如果埃莉诺写小说
毛尖
准备等六月来了,去读《三个六月》,想着读书是要一些机缘的,比如年少时候读的武侠,今天虽然还时常翻,但绑个沙袋睡觉的念头是一点没了。全美图书奖得主Julia Glass既然如此费心链接起三个六月,我们或者也该化个缘份。
但偶然听到一段对Glass的访谈,看到她几张照片,虽然和我想像中的奥斯汀加伍尔芙很不一样,却让我马上想到《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姐埃莉诺。没错,我当时就控制不住地想,如果埃莉诺写作,《三个六月》就会是她的处女长篇。急切地要印证这个念头,我翻开了《三个六月》。
说不清是我的意愿太强烈,还是Glass曾经的画家身份起了作用,《三个六月》渲染出的色彩恰是埃莉诺领着全家前往德文郡的心情:好像是灰的,但又透出亮来;而小说中两代十来个人的爱情态度,都有着埃莉诺的影子,有时隐忍有时激越,封面上的两句话倒是个总结:“我们*后到达的地方,实际上就是我们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而Glass的叙述风格,这里停一停那里留一留,不断从情节里游离出来的叹息、追忆、思考,也仿佛正在绘画的埃莉诺,不断为家务和心事打扰的形态。
折回来,稍微交代一下这部在美国并不畅销但在中国启航畅销的小说。《三个六月》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个短篇加一个长篇加一个中篇:一九八九年爸爸保罗的故事,一九九五年儿子芬诺的故事,一九九九年画家弗恩的故事,时间都是六月,人物互相出没,比如弗恩是八九年夏天保罗暗恋过的女子,九九年夏天,在芬诺的眼睛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而她爱过的男人却曾是芬诺的同性伙伴。不过,不要以为人物的这些纵横是为了小说的戏剧感,为了读者的泪腺所设置,Glass,不,埃莉诺几乎是平静地写下了凡人的心碎和绝望,而莽莽人间,*能安慰我们的是,大家都这样过着啊。
生活中天天有地震,只不过有时我们在震中,有时离震中远些,而藉着《三个六月》,我们可以互相勉励:Hey, don’t save your kisses。 我们*后到达的地方,实际上就是我们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由美国出版商协会、美国书商协会和图书制造商协会于1950年3月16日联合设立的,宗旨在于提升大众对**美国文学作品的认识,并在整体上促进阅读风气。它是美国乃至全球*具影响力的图书奖项之一,设有“虚构类作品奖”、“非虚构类作品奖”、“诗歌奖”、“青年文学奖”、“终身成就奖”等主要奖项,其颁奖典礼也是美国文坛的年度盛事。
在《三个六月》里,我们惊诧于爱竟然可以如此迂回,如此隐忍,爱的表示可以如此地扑朔迷离;一切妙不可言。
--《纽约时报》
强烈的心理纠结在暗场,可明处是对话的舌尖唇利,不是讽刺、戏谑的语言就是意味深长的微笑。这些看似伍迪·艾伦电影的场景以及文字更细腻的描述,是这部小说的特点。
--台湾书评人 陈雨航
一部如交响乐般壮美的小说,它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在浮想中永不知足,破碎的心,愈合的心,在小说中主宰着一切。
--美国全国图书奖评委会
交织着忧伤与欢乐,惶惑与坚持,甜美与苦涩,逝去与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纠缠。书中人物总是在小心翼翼地回避着那个似乎让他们尴尬的字眼:爱,但浸润着整部小说的正是传递在夫妻、恋人、兄弟、朋友、父母与子女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的爱。
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在心碎、羞愧和遗憾,以及在失去机会的边缘,如何生存和生活的书。”书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有特权的”人: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房子、被家人支持、很少缺钱花,而且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几乎同样是“享有特权”的:在苏格兰一个豪华的老房子里、在希腊的一个岛上、在长岛一个看得到海的小屋里。“谁会关心这些人的痛苦,这些生活在如此之好的环境中的人?这里的痛苦难道是不可忍受吗?”而她所写的正是这些人的痛苦和他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