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农民工: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当代学者人文论丛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农民工: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当代学者人文论丛

  • 作者:陈安民 刘晓霞
  •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 ISBN:9787801784001
  •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2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民工浪潮,来得又是那么突然。这无论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社会和政府,都缺少应有的和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支撑。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接踵而来——
    就农民工自身而言,他们的行为是懵懵懂懂的和不自觉的,只能任其自然法则去摆布。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浪淘沙,急剧变化:有的成了暴发户和企业家;有的东奔西波而不够温饱;有的甚至流血流泪……
    对社会来说,由于农民工的利益关系到城镇居民和中产**的利益,因而在劳动工资、居舍、子女上学、**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纠纷四起,官司不断。
    对政府来说,由于农民工问题触及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等深层次的问题,加之资金短缺,体制不顺,法规不健全,一时难有良策。
    正是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呼唤着理论工作者的良知,他们开始重视农民工,接近农民工,心疼农民工,研究农民工。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良心和责任感的驱使,我们几位同志便决心写作和出版《中国农民工—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这本书,冀同仁赐教,供决策者参考。
    目录
    导论
    **章 中国农民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 从建国至70年代末
    二 1978-1989:“盲流”时代
    三 1989-2000:“农民工”时代
    四 “产业工人”时代(2000以后)
    第二章 中国民工潮形成的动因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必然带来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二 政策制度的转变是民工潮出现的制度前提
    三 城乡劳动力供求梯度落差的存在,必然导致农民工的大量流动
    四 城乡收入差距是民工潮形成的直接动力
    五 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民工潮形成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 中国农民工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一 农民工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有深选的影响
    二 农民工的经济作用
    三 农民工与经济结构重建及城镇化
    四 农民工的社会作用
    五 历史局限
    第四章 中国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典型的社会弱热群体
    一 组织弱势
    二 经济弱势
    三 文化技能弱势
    四 政治弱势及发展弱势
    五 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的缺陷
    第五章 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政策选择
    一 在全社会破除观念障碍
    二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政策
    三 加强农民工群体的组织化程序
    四 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
    第六章 农民工就业途径的创造
    第七章 中国农民工与法制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政策法规选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