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完此书的*后一笔时,正是九号台风“麦莎”过境的夜晚。窗外狂风暴雨肆虐,面对电脑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在近乎一年长达25万字的写作过程中,我无数次想象过*后完稿的那个时刻:是泪花氤氲、激动难抑,还是坐立不安、忐忑焦灼?我**没有想到的是大脑会一片空白。
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大道之行——胡愈之传》是我**部长篇作品。如果说当初的参与竞标更多地带有初生牛犊的唐突与不自量力的话,这种唐突和不自量力随着写作的展开,很快成为一种难以承荷的压力以至恐惧。很多的夜晚,面对空白的电脑我一身冷汗,如困兽一般在露台上团团乱转。恐慌和焦灼是在读完了厚厚6卷的《胡愈之文集》和2卷《胡愈之译文集》后,渐渐消退下去的。如果文字是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通过对胡愈老留下的近 300万文字的阅读,我想我终于找到了泅渡到彼岸的航道。这种泅渡充满了神思和仰望。
毋庸讳言,在许多人的眼里,包括在不少故乡人的眼里,官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胡愈老,更多的似乎只是一个**的社会政治活动家,而他在进步文化、新闻出版、国际问题研究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和重大贡献往往被掩掖和遮蔽了。这样的掩掖和遮蔽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掺杂着对胡愈老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