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道之行:胡愈之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道之行:胡愈之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作者:陈荣力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31595
  •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01日
  • 页数:349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修改完此书的*后一笔时,正是九号台风“麦莎”过境的夜晚。窗外狂风暴雨肆虐,面对电脑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在近乎一年长达25万字的写作过程中,我无数次想象过*后完稿的那个时刻:是泪花氤氲、激动难抑,还是坐立不安、忐忑焦灼?我**没有想到的是大脑会一片空白。
    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大道之行——胡愈之传》是我**部长篇作品。如果说当初的参与竞标更多地带有初生牛犊的唐突与不自量力的话,这种唐突和不自量力随着写作的展开,很快成为一种难以承荷的压力以至恐惧。很多的夜晚,面对空白的电脑我一身冷汗,如困兽一般在露台上团团乱转。恐慌和焦灼是在读完了厚厚6卷的《胡愈之文集》和2卷《胡愈之译文集》后,渐渐消退下去的。如果文字是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通过对胡愈老留下的近 300万文字的阅读,我想我终于找到了泅渡到彼岸的航道。这种泅渡充满了神思和仰望。
    毋庸讳言,在许多人的眼里,包括在不少故乡人的眼里,官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胡愈老,更多的似乎只是一个**的社会政治活动家,而他在进步文化、新闻出版、国际问题研究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和重大贡献往往被掩掖和遮蔽了。这样的掩掖和遮蔽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掺杂着对胡愈老这一代
    目录
    **章 受泽故乡
    敕五堂
    父亲
    小报迷
    受教鲁迅
    成亲和拜师
    第二章 发愤商务
    练习生
    《东方杂志》编辑
    “商务”的朋友
    第三章 翘楚“五四”
    “白话文”干将
    先进的“播火者”
    倡导“写实主义文学”
    钟情世界语
    创办《上虞声》
    第四章 搏击风暴
    创办《公理日报》
    《五卅事件纪实》
    “开明书店”参谋长
    “四一二”抗议信
    第五章 游历欧洲
    白马湖畔的告别
    留学法国
    参观莫斯科
    《莫斯科印象记》
    第六章 励志救国
    “断交宣战”
    结识邹韬奋
    筹办生活书店
    主编《东方杂志》
    参加民权保障同盟
    加入共产党
    第七章 致力抗日
    生活书店和《生活》周刊
    《世界知识》和系列书刊
    “新生事件”前后
    向中共代表团汇报
    协办《生活日报》
    “救国会的灵魂”
    组织鲁迅葬礼
    营救“七君子”
    第八章 奋战孤岛
    创办《月报》
    出版抗战报刊
    翻译出版《西行漫记》
    编印《鲁迅全集》
    第九章 击浪洪波
    三厅处长
    文章 受责
    建设研究会和文化供应社
    扩展生活书店和国新社
    文化界的“参谋长”
    第十章 转战南洋
    周恩来点将
    革新《南洋商报》
    支持陈嘉庚
    天作之合
    第十一章 流亡印尼
    *初流亡岁月
    在巴爷公务经商
    马达山著书
    误传和证实
    第十二章 南侨喉舌
    新南洋出版社和《风下》周刊
    《南侨日报》
    南洋民盟组织
    对南洋华文文学的影响
    第十三章 擎领新旗
    黎明前的会面
    修改毛泽东的时间表
    进人民盟**
    创办《光明日报》和《新华月报》
    出任出版总署署长
    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第十四章 肝胆昆仑
    致力文字改革
    为促进世界和平奔波
    关于整风反右和“六教授会议”
    《知识丛书》和《东方红》
    回家乡视察
    见义轻风浪
    大胆进言
    第十五章 懿行晚年
    焕发写作热情
    “群言堂”和“知识分��问题的谈话”
    功铸民盟
    民族脊梁
    胡愈之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