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