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老残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QQ咨询:
有路璐璐:

老残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作者:(清)刘鹗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13216
  •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3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
    目录
    自叙
    **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第七回 借著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若促膝谈心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喜马 痢犬流灾化毒龙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 暖气催成白雪辞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 滔滔黄水观察嘉漠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 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 济南府巧设**套
    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附录 老残游记二集
    编辑推荐语
    1903年8月,刘鹗写作的《老残游记》,**在《绣像小说》上连载,以其独特的立意和优美的文字,使晚清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进取,具有富国救民热情的实业家,刘鹗的事业艰难坎坷,屡屡失败。《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的“哭泣”之作。
    《老残游记》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更为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
    《老残游记》的描写艺术从它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称赞。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形象描刻画,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刘鹗的文笔都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
    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