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罗贯中依据历史传说,在宋元话本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而成的。南朝宋人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采用了许多佚事传闻;北宋时说话艺人中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元代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话本,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金元戏剧舞台上就有40多种“三国戏”。在此基础上,罗贯中*终以75万字的篇幅完成该书的创作。该书今见*早刊本是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明末,“李卓吾先生批评”本合240则为120回,并另撰回目;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评改《三国演义》,对回目情节文字都作了一些修改,此后就成为*流行的本子。
该书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280)近100年的历史变迁。汉末,民不堪命,揭竿而起,是谓黄巾起义。汉室宗亲刘备及桃园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伙同中郎将董卓、骑都尉曹操、下邳丞孙坚共同镇压黄巾军;起义军败后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何进掌权,宦官杀何进,袁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