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以神话为题材的伟大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它的成书同《三国》《水浒》一样是作者在民间与文人中流传近700年的同类传说基础上而完成的。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印度)取经,历时17年,行程数万里,取回675部经文;后弟子辨机辑成《大唐西域记》,门徒慧立、彦宗又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神化玄奘。南宋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粗具规模;元末明初《西游记平话》(已佚)更加完整,可能是吴承恩据以加工的一个重要底本;元末明初还有许多“西游记戏”,它们都是吴承恩*终编撰完成《西游记》的基础。
《西游记》的情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1~7回写孙悟空的出世与大闹天宫,这是全书*精彩的部分,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大闹三界、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理想英雄孙悟空的光辉形象。第8~12回写唐僧身世、太宗入冤、取经缘由,这是故事发展的过渡情节,起着将故事推向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情节的作用,但表现了浓厚的宗教迷信观念。第13~100回写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共同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