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早熟
人的智力表现、发展还有早和晚的差异。有些人的**智力早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了。这叫“人才早熟”或者叫“智力早期表现”。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证明,有的人智力发展较早。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6岁开始学诗,9岁能识韵,16岁便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王勃6岁能写文章,13岁写出名篇《藤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夏完淳5岁知五经,9岁善词赋、古文。外国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8岁试作交响乐,11岁创作歌剧;日本三轮光范,1岁零8个月就能读书写字,2岁开始写日记,6岁上小学并随广播学习中国语,11岁翻译《詹天佑传》。
儿童的智力早熟被一些人称之为神童,其实这并不神秘。既然素质能对能力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在脑与神经系统的某些方面所集中的某些先大特点对某种能力的形成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促使它们在早期得到突出的表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然,重要的还是环境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结果。儿童刚出生的*初几年,所受的影响主要是家庭的影响。所以,儿童智力的早熟,主要取决于他们受教育的条件。
智力晚出
所谓智力晚出就是智力发展得较迟。“晚智”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力晚出。古今中外,智力晚出的实例很多。智力晚出的人,幼时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同龄的别人差,他们的智力潜在可能性会是很大的,只是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来表露自己的才华,或是由于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来发展他们的智力。实际上,缺乏早期成就的人,并不能被认为将来不可能有**的智力。事实上,有些人的优异智力或天才表现较晚。有资料说达尔文在年轻时被认为智力低下,后来却成了进化论的创始人,这叫“大器晚成”。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智力发展较晚的人,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询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的才能。当然,某个人“大器晚成”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的因为所攻专业的学术领域具有某种长期性,不能一蹴而就,非经长期努力不可。也有的是因为早期欠努力,后期才勤奋的结果。还有的是因为智力晚出。更有的则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地位,得不到及早的专攻的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