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湖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麓山视觉文化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湖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麓山视觉文化丛书)

  • 作者:胡师正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5336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46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湖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是省教育厅的一个科研课题,已经做了三年。其间我带着几个研究生几次深入永州、郴州的古人居村落实地考察研究,收集了一些原始素材,尤其是具体的形象素材。并非常荣幸地得到了湘南学院唐凤鸣教授、范迎春副教授、以及胡功田先生(时任永州市文联主席)、张官妹女士的极大帮助与悉心教诲,在此深表谢意。对湘南这块土地我是情有独钟,而对充分包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居古村落景观又极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一课题开展一些研究,从中深受古村落人居外在形象美的感染与内在精神风范的教育。
    可以说,研究湘南古村落人居的过程,既是对中国传统重新审视、学习的过程,更是对中国古村落人居文化景观敬仰、羡慕、审美、把玩、陶醉的一次文化享受。所以,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亲近、学习、熏陶、受教育、受启发、受鼓舞、受感动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古村落人居的美。其中的收获与感叹颇多。在具体撰写过程中,几个研究生出力颇丰。有的帮我收集整理素材,有的帮我查阅文献资料,对我帮助很大。他们还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
    文章节选
    (3)瑶族文化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州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先民早在秦汉时期,进入长江流域的湖广一带。永州地区的瑶族,秦汉时期称零陵蛮夷,三国时称“蛮瑶”,晋称“湘州蛮”。唐宋以来,永州境内的山丘地带成为瑶民的聚居之地。元、明、清时期,大批瑶民自南岭南麓等地不断徙入永州。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
    瑶族在历史长河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鼓舞、盘王节、吊脚楼、瓜箪酒……它的古老和神秘,吸引着每一个探寻它的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生活追求的目标,也是瑶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也可以说瑶族文化也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居文化。同时,瑶族民间艺术独特,民俗风情如诗如画,瑶家腊肉、十八酿、瑶族服饰、婚俗节庆,古朴的依山而筑的吊脚楼,这些底蕴丰厚灿烂辉煌的瑶族文化构成了湘南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雄峻的大龙山,绮丽的潇水,瑰奇的秦岩等美丽神奇的山川则为湘南带来了绝美的自然资源。这些带着民族色彩的生活和悠久厚重的历史与文明让湘南充斥着深邃、神秘和悠远,而这里的这一切也都在影响着湘南人的生活。
    (4)贬谪文化
    贬谪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代,湘南曾是莽莽丛林、重重瘴雾、人烟**、猛兽横行的地方,正因为此,湘南成了古代权贵们打击政敌异己,并进行进一步政治迫害的"好场所"。于是,湘南--当时的蛮荒之地,就成了迫害、放逐的**场地之一。 多少年来,岳麓书院在我的心头永远那样富有生机灵气,永远那样年轻,差不多每完成一件手头较大的工作,或每隔一段时日,我都要来这座庭院看一看。远离躁动和喧嚣,徜徉在每座院落,每一间讲堂,每一个书斋,每一块石碑,每一株古木,每一丛翠竹幽兰与花草之间。沿山泉而上,又沿山泉而下,坐在书院后院那似碧似玉,似镜似砚的清池边,品一杯清茶,神清心静,顿党泰然。如能偶聚三五好友,天南海北,吐纳胸襟,拓展怀抱,那更是一份幽雅的清福了。我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断吸引着我,在不断感染着我,也同样吸引着和感动着千百万年来来自国内乃至海外的人们呢!这不正是隐藏在这座千年学府身上的中国文化之美吗!
    秀美而宁静,散淡而雅致。能像岳麓书院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庭院,恐怕还是不多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碧水青山,面对前贤古人,我们得到自省和精神的洗涤。我们从容领略先人严谨和闲适的读书生活,欣赏他们的审美情怀和文化理想。我在这里沉思,中华文化之脉不正是由这样一个个各种形式的文化驿站和这样的文化传递者传承至今的吗!
    我所在的美术学院,就在离这座千年学府不远的地方,这里会聚了一批影响全国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辛勤耕耘,播撒着艺术的种子。
    我常说,学院,应该是读书、思考、探索、做学问的地方。在学院中间将酿造一种东西,一种于无声处滋润万物,养化心灵,开启智慧,引导未来的东西。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美术学院既是社会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创新体系的重要智力源泉。
    目录
    **章湘南传统人民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
    一、宜居--湘南人居环境的**目标
    二、宗族--湘南人居村落的族居特点
    三、德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
    四、中庸--湘南人居村落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述
    五、融合--湘南人居村落民俗的文化取向

    第二章湘南传统人居的文化根源及其总体特征
    一、湘南传统人居的文化根源
    1.儒、释、道文化是湘南传统人居的文化根源
    2.影响湘南传统人居的文化余脉
    二、湘南人居的总体特征
    1.地域特征--世外桃源尽显人杰地灵
    2.建筑特征--和谐高雅勾勒传统遗风
    3.文化特征--海纳百川厚载多源文明
    4.民风特征--与世无争涵养内敛心性

    第三章湘南传统人居的外在样式及基本元素
    一、湘南人居的外在样式
    1.湘南人居的大体印象
    2.湘南人居的主要式样
    3.湘南人居展示模式
    二、湘南人居的基本元素
    1.平面形式
    2.外部造型
    3.建筑色彩
    4.人居装饰
    5.建筑材料
    6.结构形式
    7.屋顶
    8.天井
    9.马头墙
    10.公共建筑

    第四章湘南地域特点及民族因素对湘南人居的作用
    一、湘南自然地理资源条件对人居的作用
    1.湘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对人居的总体影响
    2.湘南自然地理资源条件在人居建筑构成中的作用
    3.湘南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对人居的作用(65)
    二、民族因素在湘南人居中的作用(67)
    1.民族文化的融合对湘南人居的影响(68)
    2.宗族观念对构建湘南人居的影响(70)
    3.瑶族的房屋建筑对湘南人居风格的补充(72)

    第五章传统文化对湘南人居的内在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对湘南人居的内在影响(76)
    二、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对湘南人居的内在影响(79)
    三、地域性民间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对湘南人居的内在影响

    第六章民俗民风在湘南人居上呈现的文化特征
    一、湘南人居反映的风水民俗
    1.村落选址布局的风水民俗
    2.居民住宅的风水习俗
    3.湘南建筑仪式中反映的风水民俗
    二、湘南人居反映的重视血缘宗法观念民俗
    1.以祠堂为**的村落布局与群体组合反映了湘南
    人重血缘宗法观念的民俗
    2.村落公共事业建设反映了湘南人的重血缘宗法观念的习俗
    3."天井人居"模式反映了湘南人的重血缘宗法观念的民俗
    三、湘南人居反映的求安祈福民俗
    1.风火山墙与湘南的防火民俗
    2.湘南人居装饰中反映的求安祈福民俗
    3.神龛的装设反映了湘南人求安祈福的民俗

    第七章湘南传统人居与原始宗教和巫术的关系
    一、体现在湘南传统人居中的原始宗教及其信仰
    1.体现在湘南传统人居中以自然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及其信仰
    2.体现在湘南传统人居中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及其信仰
    3.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传统人居生活的影响
    二、湘南传统人居和巫术之间的关系
    1.湘南传统人居中存在的巫文化和巫观念
    2.湘南传统人居中巫术的具体表现形式
    3.湘南传统少数民族人居的巫文化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协调
    二、湘南传统人居文化的保护是现代湘南人居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人居
    参考文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