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0日周五晴30℃ 重庆 15℃大连1900-2130H
伤心之旅
乘飞机的次数早已难以计数。从**次的紧张到此后的淡然,但心情都是愉快的,无论公务、出差、学习或探亲乘机,大都如此。
惟有今天的旅途心情难以平静,虽说是全程的VIP服务,却没有一丝“要客”的感觉和心情。
从重庆起飞,破雾穿云,九天之上的舷窗外,满目灰白色的云朵,苍苍茫茫,我的心情也如同苍茫暮色中的云海,一片茫然。
没有任何兴趣去观看机上电视里的大片《夜宴》,只想尽可能睡上一会儿,换来精神,为不知已经如何的妈妈守夜。
闭上双眼,母亲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
去年此时,父母和姑姑、姑父相聚在重庆,皆享巴渝风情,谈天说地,叙旧畅怀,好不开心……
每天徜徉在春光和花海中,漾溢其间的是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虽然母亲摔伤未愈行走困难,但她支撑着同大家一起出行。逛南山,去大足,一路上走走停停,时而要在座椅上躺下休息……
今天想来,不免心头充满了懊悔!
睁开眼睛,舷窗外已是漆黑的夜空。此刻,母亲仿佛要孤单地进入这黑暗的世界。想到此,我的泪水不禁如同泉涌一般夺眶而出……
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一说是地狱;一说是天堂。像母亲这样的好人,肯定是要上天堂的!因为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他人奉献的。当她即将燃尽生命火焰的时候,定会踏上步入天堂的道路。遗憾的是,她要独自远行。
飞机的航向是向北飞行,而我却感到是向西飞行。我试图调整方向感的误差,却总也改变不了这种错觉。传说天堂在西方的天边,那里是极乐世界!
机舱里播音说,20分钟后将到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稍顷,飞机在下降中却剧烈地颠簸起来。从前遇到这种情况,或多或少还有一丝惊惧。今天,我却出奇的镇定,居然闪过一丝念头--失事--即使那样,我也会平静去面对!因为,我可以去天堂的大门迎接母亲,陪她同去。
悲欢生死,本是人生的寻常事,但能平静地面对,却是需要勇气的。
母亲一生不流泪,相信她也会平静地面对生死。但生死离别就要来临的时候,怎么忍心母亲孤独地离开这个就要团聚的家庭?!
泪水一次又一次顺着脸颊流淌下来,空姐大概是注意到这个细节,反复地从我身边走过,但又不便开口询问,目光中充满了疑惑。美丽的天使,你们如何能够理解,对于你们来说这次普通的航程,却是我一生的伤心之旅。
妈妈,您为什么不说话
金海亲自
…… 孝心为何不能等待
这是一本用真情和泪水写出的日记。
它是一个儿子为怀念母亲写下的心路历程,却道出了天下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儿女们的心声。
我坚信,许多失去了母亲的儿女都有这样的愿望--为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的母亲留下一点什么。
我深知,作为儿女,谁都不能忘记那段生死离别的日子,谁都想把母亲的养育之恩记录在人生的记忆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想做的人太多太多,而践行这个愿望的人却极为鲜见。迄今为止,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人出过一本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追忆。
坚持把这本日记写完,既是对毅力的考验,也是对孝心的检验。由于工作的原因只要稍有放松,就可能因为疲劳和繁忙而放弃,但那将是让自己永远不能解脱的自责。
“孝心不能等待“已是一种追悔,放弃对追悔的补偿,情何以堪?!
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不仅是我个人的心理感受,而是许多人的同感。在我熟识的友人中每当提及未能尽孝的话题,失去了母亲的人都会有共同的遗憾:因为工作劳碌,因为抚养孩子,忘了去关爱孤寂的母亲,没有抽出时间去孝顺老妈妈。含辛茹苦的母亲走得太早,我们的尽孝来得太迟!
每个有孝心的儿女都有一个心愿:当我们功成名就,当我们拥有汽车别墅的时候,我们会给老妈妈更多的**和物质上的富有,让老人好好享受一把,颐养天年!
然而,垂垂老矣的双亲的生命是有限的。孝心不能等待。一位友人告诉我,多少年来,他梦想给父亲买一套房子,装修好,然后接老人与自己住在同一个城市。当梦想实现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赶回老家接父亲,恰好就在这**,父亲溘然长逝。他追悔不已,因为这份孝心他努力了十多年。父亲却没有享用**!那扇孝敬的大门被永远地关闭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悲思与遗憾。
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孝”为何也?我没有去考证《说文解字》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有会意字。按照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君不见,“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中,《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这部伦理学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以孝治天下”之后。在唐朝,它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纲常宗法等级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经》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孝”的要求和方法做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如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提出了“孝”的标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经》把“孝”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认为:父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第七)。因此,“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经》·圣治章第九)。“孝”成为人的道德之本(“父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在《圣经》中伦理思想中甚至把“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与扩大,把“孝”的社会作用神秘化和**化。尽管如此,《孝经》所推崇的孝顺不失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基石。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往今来,孝顺尊老的传统被世代延袭,并积累了许多的典型,如供儿童蒙学的经典《二十四孝》的图文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教科范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中的糟粕自然要被舍弃,但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和精髓仍然被继承下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伟人**,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远让人感动的。新闻记者焦波用镜头表达了他的赤子孝心。《俺爹俺娘》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打动了每个参观者的心。有人感怀,有人流泪,有人随即买票回家看爹妈。孝心是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一块净土。
毛泽东非常敬重自己的母亲,至诚侍奉。1919年,老人去世后,他写下了一篇盛赞母亲一生及其嘉德品格的《祭母文》(1923)。
全文如下: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从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若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
这篇感人肺腑的《祭母文》,不仅有对母亲五种美德的盛赞,更有对母亲养育深恩“有志未伸,有求未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的恨悔。
二零零七年,在人们的记忆中,走了诸多的名人和明星:毛岸青、孙道临、侯耀文,高秀敏,陈晓旭、文兴宇、叶凡、陈思思、……还有简·怀曼、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我的母亲也去了。她仅仅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女性,但她崇高的品性并不会因为她的默默无闻而被埋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为她的离去而惋惜,而我*大的心痛就是未能报答母亲的深恩大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夜阑人静时分一种椎心的痛悔。我相信,这种由衷情感绝不为我个人所有,而是千千万万作儿女或者晚辈相通的情感与遗憾。
母亲走了,可以尽孝的大门关上了。每天清晨和夜晚当我走出家门前和打开房门后都要为母亲的遗像点燃一拄香,对着母亲慈祥的遗容道一声别,报一声到。然而,这种精神的自慰却无法抚平自己未能及时行孝的痛悔。
我经常凝望着母亲的遗像忏悔那些无知的决定和作为,入伍后连续十二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要么发扬风格让别人回家,为了得到一番口头表扬;要么埋头于书堆,去寻章摘句做笔记;要么查阅资料复习备考,写论文……
我不是没有孝心的儿子,但总想先奋斗再行孝,让孝敬留在心中,让孝心留在等待中……
如今,当我认识到“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留存在心中的是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为了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是为了告诫那些徒有报效宏愿的儿女,我写下了这本日记,旨在醒示愿意尽孝的人们:
别“忘了时间的残酷”
别“忘了人生的短暂,”
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毕淑敏语)
否则,你将永远无以尽孝,孝心不能等待!
2007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