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模块--运输
能力知识点1
运输概述
社会产品的生产量和需求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由于生产布局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由于有些产品生产或消费上存在着时间差异,都会导致产品此地有余而彼地不足的现象。这些就要靠流通过程加以调节,需要现代化的运输规划来做保证。产品的运输把空间上相隔的供应商和需求者联系起来,供应商通过运输以合理的价格在合理的时间里向顾客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一、运输的概念 所谓运输是指通过设备或工具将物品从一地向另一地运送的物流活动。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它与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对物品进行空间位移,是较大空间范围的移动;搬运是在同一地域的活动,一般是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二、运输的职能 (1)产品移动:显而易见,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职能。无论产品处于哪种形式,是材料、零部件、配件、在制品或成品,或是在流通中的商品,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运输的主要职能就是将产品从原产地转移到目的地;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少的时间和费用完成物品的运输任务。同时,产品转移所采用的方式必须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产品的遗失和损坏必须减少到*低水平。
运输是一个增值的过程,通过运输,商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运送到顾客手中,运输成本构成了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部分。运输成本的降低可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优质顾客服务的效果,从而提高竞争力。
(2)短时产品库存:对产品进行临时存储也是运输的职能之一,即将运输车辆作为暂时的存储场所。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存储,而短时间内产品又将重新转移的话,卸货和装货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存储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将运输车辆作为暂时的存储场所是可行的。 三、运输的原则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例如,整车装运(即车辆满载装运)的每磅成本低于零担装运(即利用部分车辆能力进行装运)。铁路或水路之类运输能力较大的运输工具,其每单位重量的费用要低于诸如汽车或飞机之类运输能力较小的运输工具。运输规模经济只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批的货物量分摊。有关的固定费用包括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运输工具投资以及装卸费用、管理以及设备费用等。规模经济使得货物的批量运输显得合理。
(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
…… 我国的物流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经济全��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对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继降低物耗、提**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第三方物流的核心是为客户节省成本,并从中获利。物流信息系统承担着与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建立信息交互的重要任务,同时,物流信息化过程是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改造过程,也是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物流信息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现代管理手段,它还是物流企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服务模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物流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性产业,物流信息化更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和难点。而物流信息化人才更是稀缺资源,人才是关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在我国,物流成本过高主要体现在运输与保管(即仓储)方面。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卓有成效地降低人力成本,而且能够彻底改变仓库管理与运输配送模式。现阶段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即是以物流的仓储管理及运输管理为主要内容,向外延伸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通过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可以形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使信息化成为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工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即使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在于:①整合物流功能。②改善物流系统的时效性。③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括:①企业物流信息化。②物流企业信息化。③物流信息服务化。这些价值的实现和发展趋势的形成都是以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为基础的。
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进而制定相关政策;在行业管理上可通过平台获得企业信息、需求信息、供给能力、运输方式的运营状况等,及时进行行业调控,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换句话说,用信息化奠基现代物流是趋势,更是发展方向。物流信息化是市场的需要,更是发展的必需。社会实践将使我们达成一个共识:物流信息化—— 新的利益增长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在承担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上,应该发挥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次物流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的深入开展以及培训教材的编写,即是一个信号:我们将在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上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愿一切有志于从事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的同志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现代物流人才成长的美好明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大大提升,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现阶段而言,现代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尤其是从“九五”时期开始,我国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2006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将物流业作为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行业之一。
虽然现代物流业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但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晚、底子薄,现阶段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主要的困难就在于我国物流行业中缺乏大量合格的各级各类物流专业人才。其中,物流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尤为突出。
为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满足物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受中国电子企业协会的委托,特编写本书,作为全国物流信息化技术培训考试理论部分教学参考书。为使本书能够对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现代物流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作者在总结多年物流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本书。
本书的特点主要有:
①在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取舍上,力求做到理论知识描述全面而简明,突出实用性。理论问题尽量深入浅出,使读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对现代物流业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的认识。
②书中配有适量的实物图与示意图,以增加本书的直观性和易学性。
③每单元开头用图表将本章**作了简明归纳,以便于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就能对**内容有所了解。
本书共分6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活动要素、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
本书由彭麟任主编,杨书兰任副主编,王胜利任主审。具体分工如下:杨书兰编写**、第三单元,魏颖编写第二、第四单元,彭麟编写第五单元,刘学颖编写第六单元。全书由彭麟拟定大纲,由彭麟和杨书兰审核并统稿。由于时间仓促,错误难免。关于本书的任何技术问题,可联系本书作者,发E-mail到:gzpl1969@163.com或lfysl-123@163.com。
*后,祝大家早日成为**的物流信息化专门人才!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