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托孤的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前后,本名为艾猎,或称为敖、孙叔敖。其父为楚国**。经楚相虞丘**给楚庄王,代虞丘为令尹。他施教导民,以至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在担任宰相期间,曾**建筑沂城,过问与郑国的战争,也曾劝阻庄王币制、车制改革,因此三次被任命又三次被解职。他被任命为相时不喜,被免去相位时不忧。一生清贫,临死时将儿子托付给优孟,其子在优孟的帮助下才从楚庄王那里得到一点封赏,维持家计。
太阳刚刚落山,黄昏的云霭笼罩着田野。在田间玩耍了**的少年孙叔敖,挥舞着一根小木棍,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从路边的树丛中,蹿出了一条黑底黄圈的两头蛇。它高昂着两个扁扁的脑袋,发出“哧、哧、哧”的威吓声,张开的嘴巴里,血红的、箭头似的分叉的舌头飞快地嘶嘶吐动着,好像喷出一股股火焰,后半截蛇身急速地左右摆动着,朝孙叔敖游过来。
孙叔敖一时被这怪物惊愣住了,但只是瞬间,这孩子便挥起手中木棍,猛然向蛇头抽去。两头蛇将身一扭,似乎想钻进草丛里。孙叔敖就势窜上前去,一脚踩住蛇尾,对着蛇头用木棍连抽数十下,将蛇打死。看着不再动弹的两头蛇,孙叔敖这才知道了害怕,哭了起来。
当地传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见者必死。为了不让别人再看见它,小小的孙叔敖不仅打死了这条两头蛇,又用木棍挖了一个坑,把蛇埋在地下。 回到家中,孙叔敖还在抹眼泪。母亲连声问他,孙叔敖抽泣着把打蛇的经过述说了一遍,又问母亲:“娘,我看见了两头蛇,我会死吗?”
母亲笑了起来,抚摩着孙叔敖的头,赞慰道:“儿啊,人常说‘有阴德者,阳报之’。德能战胜不祥,仁能消除百祸。你今天打死了蛇,又把它埋起来。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想着别人,关照别人,老天会保佑你的。你呀,不但不会死,说不定还有后福呢!”
孙叔敖破涕而笑。
此事不胫而走,孙叔敖从小就有胆有识,见义勇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事迹被传为美谈。
过了几年,孙叔敖已长大成人,父亲为贾便带他去面见楚王。在侍臣们的呼引下,荔贾领着孙叔敖低头走到楚王面前,恭敬地向楚王请安,说:“ 臣之贱息(谦称己之子)已经长大成人,愿听从大王的驱使。”
楚王漫不经心地看了孙叔敖一眼,点点头说:“知道了,没事就下去吧 !”
楚王熊旅即位以来,日夜作乐,不问政事。大臣们纷纷进谏,他不但不听,还下令说:凡是有来进谏的,一律处死,决不宽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