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1933:躁动的大地——图片20世纪中国编年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1933:躁动的大地——图片20世纪中国编年丛书

  • 作者:陈红民
  •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806036365
  •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01日
  • 页数:233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1933年的**天,万里长城上号称“天下**关”的山海关就响起了刺耳的枪声,它划破宁静的天空,无情地击碎了民众的梦想,使所有的中国人为之震撼。这不祥枪声预示着,中国在新的一年里将不会平静。
    自日本入侵东北后,原本就不简明的中国的政局变得更加混沌:蒋介石坚持“攘外先安内”的政策,可日本并不按蒋介石的日程表行事,攻占热河后又扑向长城各口,蒋介石在遣精兵稍事抵抗后,就与日军签了城下之盟——“塘沽协定”,希望以妥协换取“安内”(主要是剿灭共产党)的时间。他把主力用在江西的“剿共”战事上,在四次败事后,终于现出了取胜的一线机会。
    在崇尚武力的年代,军事斗争似乎成了解决所有争端的灵丹妙药:抗日方面,义勇军的殊死抵抗在正规军的畏首畏尾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悲壮;国共战争遍及东南、西南与西北;国民党内的政争也引武力来“助兴”至于四川、贵州和新疆等地桀骜不驯的地方军阀,更是关起门来大打出手……四处战火、建设**与改善民主,从何谈起?
    文章节选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遣三十万军队,首先对鄂豫皖红色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这时,鄂豫皖的红军主力红四方面军有两个军、六个师、另有四个独立师、一个独立团,共四万五千人。由于担任中共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被红军在前几次反“围剿”所取得的胜利冲昏头脑,积极执行临时**关于攻打**城市、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坚持所谓不停顿的进攻战略,以实现其威逼武汉的计划,使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10月,红四方面军在重创敌军,自己也遭到重大伤亡和消耗后,其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实际上放弃了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经过千辛万苦、浴血奋战,翻过秦岭,渡过汉水,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三千里,于1932年底由陕南进入川北地区,开辟了新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同当地中共党组织、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利用四川地方军阀混战之机,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先后建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政府。
    1933年1月,四川各派军阀为集中力量对付红军,停止了混乱,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剿匪”督办。2月中旬,田颂尧分兵三路进攻川陕根据地,一度占领了南江、巴中、通江等地。红军于5月下旬发动反攻,到6月中旬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共俘敌一万多人,恢复并扩大了原有根据地。红军由四个师扩为四个军共四万余人。8月到10月,红军又向敌人进攻,共歼灭四川地方军阀部队近两万人。此时,红四方面军共辖五个军、十五个师、四十多个团约八万人。1933年11月,四川军阀刘湘纠集二十万兵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仍然采取“收缩阵地”的作战方针,歼灭大量敌人有生力量,到1934年共俘敌两万多人,缴枪三万余支,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张国焘也在根据地内实行了许多过“左”的政策。在土地斗争中,主张从肉体上消灭地主,经济上消灭富农;在军事上,他只要正规军,不要地方军;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只要下层统一战线,不要上层统一战线。他还实际了一系列消灭异已的“肃反”政策,使不少有文化、有经验、有能力的党的干部,遭到迫害。
    ……
    目录
    [这一年]
    陈红民 躁动的大地
    [名人聚焦]
    韩文宁 张学良下野
    蒋晓星 毛泽东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挫折
    苟坤明 宋子文辞职
    徐少红 冬石 陈铭枢:福建事变的主角
    韩文宁 义勇军首领群像
    [政局动向]
    蒋晓星 中共**迁入江西苏区
    陈红民 段祺瑞南下
    [军事纵横]
    张福运 失榆关
    闵枕涛 记长城战事
    蒋晓星 冷口视察记
    贾国雄 红四方面军入川
    洪敏 军帽
    [文化记事]
    余翔 长篇小说的双璧:《子夜》与《家》
    陈红民 《雷雨》破云而出
    朱剑 左翼电影的丰收
    冬石 余翔 来华访问的外国科技文化名流
    冬石 国立北平图书馆
    李继锋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魏绍昌 1930年代的“美人鱼”杨秀琼
    [专辑]
    张爱妹 徐绍红 冯玉祥与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陈红民 冯玉祥的一副画
    陈红民 冯玉祥的“出山”条件
    [秘闻曝光]
    马上飞 沈鸿烈与海圻三舰
    郭必强 庐山上的政治
    姜舜源 故宫文物南迁
    陈红民 胡汉民要“左右逢源”
    [难忘一瞬]
    鸿敏 杨杏佛遇刺
    冬石 “塘沽协定”的签订
    肖健 孙桐岗与“飞行热”
    [随想录]
    陈炳山 救国捐款疑案
    张涛 国人心目中的现代化之路
    黄步东 季风 1933:中国人之梦
    [众生相]
    [耻辱一页]
    [经济观察]
    [时文照录]
    [故人图传]
    本年要录
    [补白]
    编辑推荐语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老照片”渐渐成了系列,不再满足片断的稀奇的图片,而是编辑由文字和图片组成的历史,当然才刚开始,离完整和准确还差得远,本书就是这种努力之一,是用编年史方式编的“图片20世纪中国编年丛书”的一种,其中《张学良下野》、《红四方面军入川》、《叔侄争霸:四川二刘之战》、《北平舞女生活》等文章和图片都有看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