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财政与金融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财政与金融

  • 作者:吴军梅 谢晓娟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01579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2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注重财政与金融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吸收财政与金融改革实践的新成果,反映财政与金融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全书系统地介绍了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业务,知识涵盖面广,结构上体现了完整性,内容上体现了基础性。主要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为财政篇,包括财政基础、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原理与现行税制;下篇为金融篇,包括货币与信用、**银行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非银
    行金融机构业务、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本书由长期从事现代财政与金融研究和教学的主讲教师编写,内容先进翔实,案例贴近实践,突出强化职业性,形式新颖独特,针对性强且通俗易懂。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及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财政、金融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用书或者非财经类专业作为选修课教材或自学参考书。
    文章节选
    1.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历史趋势。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财政主要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保卫****的政治职能,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政府活动范围及其职能的相应扩大,特别是随着市场失灵弊端的日渐显现和**宏观调控功能的不断强化,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如英国1900年的公共财政支出为2.8亿英镑,1984年达到1 463亿英镑;美国1890年公共财政支出约为8亿美元,1980年达到8 960亿美元。我国1978年的财政支出为1 122.09亿元,2006年则突破40 000亿元的大关。可见,财政支出的**量在不断增长,目.增速较快。
    在**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相对量(财政支出/GDP)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世纪初各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lO%,而到20世纪末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30%一40%。在实际经济分析中,相对量指标更能反映一国的财政支出规模的状况。
    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分为**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量指标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它可直观地反映某一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相对量指标是指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其中,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因为它能反映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便于国际比较。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当今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经济因素。这主要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工程、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的投资。这些投资必将导致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仍在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于私人投资的补充。这一时期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问题日趋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财政支出更多地转向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加强政府干预方面。这时的财政支出结构虽然有变化,但支出规模不会缩小。到了经济成熟阶段,财政支出将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方面,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因
    …… 财政与金融是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教委所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财政与金融这一课程在财经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财政与金融是**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国际经济格局又有新变化,国内财政金融领域的政策也在不断深入推进。本着教材要反映财政、金融领域*新动态的宗旨以及适应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需要,顺应普及财政、金融知识的社会需要,我们编写了《财政与金融》这本教材。
    本教材注重财政与金融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吸收财政与金融改革实践的新成果,反映财政与金融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在编写过程中力争使教材突出几个特色:
    1.基础性。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财政篇,包括财政基础、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原理与现行税制;下篇为金融篇,包括货币与信用、**银行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全书系统地介绍了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业务,知识涵盖面广,结构上体现了完整性,内容上体现了基础性。
    2.实用性。本教材从使用对象的专业培养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的实际情况,在内容选择上不求高深,但求能用、够用、适用和实用,同时吸收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案例,使教材更具先进性。
    3.职业性。本教材突出和强化以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为**,在教材每章的前面都设计有先导案例,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专门的实训项目以及本章的知识体系,从而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总结,同时可以把突出和强化职业性落到实处,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4.通用性。本教材在理论讲述方面言简意赅、脉络清晰;在表述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以简洁、通俗易懂的形式,对知识点予以介绍和剖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轻松和快乐。同时充分考虑到专业知识的覆盖面和尽可能的系统性。本书既可作为高校财经类及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财政、金融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用书或者非财经类专业作为选修课教材或自学参考书。
    此外,本教材在形式上也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设有先导案例、章中案例、关键名词、本章知识结构图、实训项目等。
    参加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教师,均为多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在编写的内容上较有针对性。
    目录
    上篇 财 政篇
    第1章财政基础
    1.1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1.2政府与市场
    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
    第2章财政支出
    2.1财政支出概述
    2.2购买性支出
    2.3转移性支出
    第3章财政收入
    3.1财政收入概述
    3.2债务收入
    3.3政府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第4章**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4.1**预算概述
    4.2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
    4.3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第5章税收原理与现行税制
    5.1税收概述
    5.2流转税类
    5.3所得税类
    5.4其他税类

    下篇 金融 篇
    第6章货币与信用
    6.1货币与货币制度
    6.2信用与利息
    第7章.**银行与货币政策
    7.1**银行概述
    7.2 **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及业务
    7.3货币政策目标
    7.4货币政策工具
    7.5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第8章 金融市场
    8.1金融市场概述
    8.2货币市场
    8.3资本市场
    8.4外汇市场
    8.5黄金市场
    第9章商业银行业务
    9.1商业银行概述
    9.2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9.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9.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第10章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
    10.1金融信托
    10.2融资租赁
    10.3金融咨询
    10.4保险
    10.5证券投资
    第11章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11.1 国际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
    11.2国际收支
    11.3外汇与汇率
    11.4国际金融体系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