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科技小史——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科技小史——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

  • 作者:王鸿生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60460
  •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01日
  • 页数:338
  • 定价:¥23.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中国社会从远古到今天所产生的科技成果,考察了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社会条件,分析了许多科技成果的历史作用。细心通读之后可以发现,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科学技术为经,以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哲学和中外关系等复杂因素为纬,以历史坐标为序,以作者的叙述和思考为梭,织成的一幅结构精致、色彩斑斓的中华文明史图像。
    目录
    第1章 古华夏文明(从远古到公元前222年)
    考古学和传说中的远古历史
    黄帝时代的发明和炎黄文化
    禹夏文明
    铜器和甲骨文明
    革命、天命和天文学
    西周的社会、科技和历史
    铁器时代的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时代的社会革命
    诸子百家
    世界同期透视
    第2章 强秦雄汉(公元前221—公元220)
    和平中的暴力革命
    万里长城
    汉朝的历史振荡
    王朝起落中的技术
    西通丝路
    **统一和思想统一
    造纸术
    退一步进两步的科学
    世界同期透视
    第3章 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0)
    玉瓯金瓶的裂分
    长城的缺口
    战乱时代的技术
    动荡时代的教育、取仕和思想潮流
    历史夹缝中的科学
    世界同期透视
    第4章 隋唐帝国和五代十国(581—959)
    隋代的历史刻痕
    腾跃的强龙
    多民族帝国的开放
    新地主和新气象
    科举制
    繁荣帝国的文化技术
    **学校中的科学
    算学的总结和发展
    占星术和天文学
    朝廷重视的医学
    炼丹术和炼丹炉中的发明
    庞大帝国的地理知识
    强龙弱尾
    世界同期透视
    第5章 对抗的宋辽夏金(960—1278)
    政治的新格局
    火药
    航海和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
    纸币的发明
    宋朝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宋代的思想家
    辽国兴衰中的技术
    金的盛衰和科学技术
    西北方的西夏
    世界同期透视
    第6章 一统大元(1279—1368)
    天时和历史命运
    北方之马力,中原之技巧
    下马治天下
    与中亚交汇的学术
    元朝的政治及其后果
    世界同期透视
    第7章 踯躅前行的明朝(1368—1644)
    退步后的进步
    皇权问题
    八股取仕
    重修长城和改进火器
    **宫殿和私家花园
    政治远航和海外贸易
    经济、技术的进步和困境
    思想的两极
    旧知识和新知识
    中西合流的科学趋势
    世界同期透视
    第8章 在发展中落后的清朝(1644—1840)
    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和人口
    思想统治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对落后
    传教士和西方的知识
    乾嘉学派
    在海洋的挑战面前
    第9章 大清帝国和近代世界(1840—1911)
    强暴和落后的较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武器和军队
    西学东渐的节奏
    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观念
    巨龙转身难
    铁路*初在中国
    第10章 步履维艰的中华民国(1912—1949)
    艰难的革命
    教育救国梦
    科学家的独立组织
    工业、教育和社会的新生力量
    民主和科学
    白话文运动
    国际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军阀的旧思想和军队的新技术
    新革命和旧结局
    国统十年的战争、政治、经济和教育
    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
    民族危亡的考验和抗战时的科学技术
    历史的转折
    第11章 前进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以来)
    新时代的开始
    科学为人民服务
    海外学者、留学生的西来东��
    学习苏联的先进科技
    新教育方针和新教育
    工人的技术创造精神
    知识分子改造问题
    科学规划的历程
    通信和交通网的延伸
    民用工业的发展
    地质学和石油工业
    核武器的研制
    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
    飞机、舰船和常规武器
    传统学科的新进展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和科研的影响
    教育和科技界的拨乱反正
    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对外开放和中外科技交流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人文社会科学的复苏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台港澳地区的科技简况
    海外华人中的科技专家
    展望明天的中华科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中华文明主要是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一支文明。民族特有的先天禀赋,东亚的地理位置和山川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和动物种类,相邻近民族之间的影响等,都给它涂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
    在世界所有的古文明中,中国的农业文明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产生之后就连续地贯穿了人类的全部历史,而另几支古文明都先后在与不同人种的生存交汇中分化或发展成为与原来面貌大不相同的东西。由于这种****的相对连续性,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技术、文化和科学成果,这片土地成了古代世界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在人类社会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过程中,这里的发明和发现曾穿过西北方戈壁沙漠间的蜿蜒商路,经过喜马拉雅山谷中的崎岖山道,通过南海到印度洋以远的海上航路,随着蒙古高原上笼罩亚欧的战争风云以及和平时期来往的迁徙人群等,向西传播,为欧亚大陆的历史推进提供了众多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
    然而,当近代文明首先在西方崛起之后,世界上*绵长的东方古中国文明之轮却因为深深的历史旧辙和传统的阻滞力而徘徊不前。*古老、*庞大的东方帝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终究,中华文明的体系并没有在强劲的外部冲击下解体,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中依然艰难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中国人自近代以来接受了西方文明中许多进步的东西,尤其是科学和技术,同时也摒弃了传统文化中许多东西,一种新的文明正在逐步产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在苏联援助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工业化的过程,并且依靠自力更生在石油事业、原子武器研制、运载火箭技术以及生物科学领域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电子技术又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在生物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方面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华文化在面对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冲击时重新表现了其兼容性和创生能力;传统文化中的**成分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中华文明正在高科技时代潮流的冲击中经历着一场重新塑造。
    古代中国人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曾对今天这个世界的形成发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天,中国经济正在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增长,科学技术在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增强。在21世纪,约占世界1/4人口的中国的发展,依然对世界历史的进程发生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显然,对当代中国人来说,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性,了解科学技术在中华文明土壤中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