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中国国力强盛,朝贡贸易与商业贸易均很兴盛,有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南洋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但是自明清两朝实施“海禁”以来,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当西方**纷纷开展海上探险、扩张海外势力的时候,中国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以物美价廉的制成品换取中国的初级产品,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走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但是,在计划经济和过分强调自力更生的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只是在“互通有无”、“拾遗补缺”的政策口号下停留在较小范围内。改革开放使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381.4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17606.9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至此,中国完全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从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存在的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生产分化为农业和手工业两大部门,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贸易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不仅有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的贸易,还形成了海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疆域辽阔,与多个**接壤,又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对外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以前,通过陆、海两路,中国古代先民们就已同境外**开展了贸易往来。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十一五’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规划教材”是一项凝聚了众多高校教师辛勤劳动的集体性成果。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主要是基于以下两大背景。
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作为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作用和重要性都大大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的国际流动得到迅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会被削弱,其实并不尽然。通过以下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加强。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目益细化不但使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具有了可贸易性,而且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和劳务也进入了国际交换领域,从而使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化生产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市场交换依然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国际贸易仍是各国在世界范围进行交换的主要方式和彼此间经济关系的“睛雨表”。
*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虽然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它并不排斥国际贸易,更不能取代国际贸易;相反,资本和生产的国际化不仅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且增添了新的贸易方式和贸易动力。因为跨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不仅使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呈现出某些新特点,而且使国际贸易出现了内部化现象,推动了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模式逐步向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模式转变,世界范围内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加大。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内部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构成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的流动还促使了新的贸易方式的产生,例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国际租赁业务、国际分包等等。这些贸易方式是为适应资本的流动而出现的,它们与传统的商品贸易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补偿贸易,就是引进方首先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然后再用生产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给予技术和设备提供者补偿,这实际上已起到了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