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首先要使自己的头脑清楚
一、厘清自己的观念
阅读本篇,有助于了解:
1.为什么要使头脑清楚?
2.怎样才能使头脑清楚?
3.什么是正确的成功观念?
4.如何辨识自己的性格类型?
5.怎样革除不良习惯?
6.如何培养兴趣?
7.怎样增强能力?
8.如何确立理想?
9.什么叫做洞识力?
10.洞识力对成功有什么助益?
头脑不清楚,就不可能成功。
有许多人不能成功,原因在于:头脑不清楚。
现代信息发达,知识的来源丰沛。无论电视、广播、新闻,乃至形形色色的杂志、书籍,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说现代人具有更多的知识,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因此便认定现代人成功的机率更大,却未必如此。
为什么呢?因为“头脑清楚,知识愈多愈好;头脑不清楚,知识愈多愈坏”。
头脑清楚,才能运用知识。
知识好比肥料,用来栽培清楚的头脑,则肥料下得愈多,头脑愈清楚。若是拿来栽培不清楚的头脑,恐怕肥料下得愈多,头脑愈不清楚。
头脑清楚的人,表现出良好的洞识力,能够明白地看出,哪些知识是“合乎自己使用”的,而哪些知识,却显然“不合乎自己的标准”。
我们常说现代是多元化社会,意思是“什么话都有人讲”而且“什么事情都有相当的道理”。处在这种“好像没有什么是非”的环境中,一切判断,不得不以自己主观的标准来衡量。这种相当主观的衡量标准,若是来自清楚的头脑,结果应当正确;万一来自不清楚的头脑,往往不堪设想。
相传吕洞宾下山,有意寻觅不慕富贵而能够传道的弟子。他遇见一位年轻人,随手点石成金,要送给他,这位年轻人不愿意接受。再用手指点更大的石头,变成更大的金块送给他,年轻人仍旧不要。再点一山,成为大金山,年轻人还是无动于衷。吕洞宾以为这位年轻人不爱黄金,便问他要什么,想不到年轻人回答:“我不要点成的金,我要你那个点金的指头。”
要头脑清楚,必先认识自已。
从“指”比金更重要来看,这位年轻人的头脑十分清楚,知道要点石成金,必须先具备那个能点的指头。然而,从“不爱黄金爱指头”显示他“贪得无限的黄金”来看,这位年轻人贪得无厌,正是“头脑不清楚”的表现。
可见头脑清楚不清楚,也具有“层次性”。真正头脑清楚的人,首先明白“人希望成功,必须逐渐提升自己的层次”,使自己表现出高层次的洞识力,才是头脑清楚的具体证明。
清楚的头脑,乃是成功的基础。吕洞宾的指头十分可贵,然而我们再羡慕,也不可想要他的指头。要“金”的人,固然头脑不清楚;求“指”的人,头脑又何尝清楚?
要头脑清楚,先切实认识自己。成功的基础,在做好下面六件事:
1.厘清自己的观念。
2.了解��己的性格。
3.调整自己的习惯。
4.培养自己的兴趣。
5.判断自己的能力。
6.确立自己的理想。
一、厘清自己的观念
定期清理自己的脑袋。
任何人从出生到现在,不断地把各色各样的观念,堆积在自己的脑袋里,如果从来没有整理过,怎么能够期盼有一个清楚的头脑呢?
请看一看自己所使用的抽屉,若是过一段时间,不加以整理,会不会产生下面这几种现象?
1.堆得乱七八糟,每次想拿什么东西,都要花费许多时间,翻来翻去,有时候还找不到。
2.有一些好东西,被长久压在底下,压坏了,变得不能用。
3.新的、旧的堆在一起,有时候拿到旧的,反而不会去找新的。有时候拿到新的,却不见得合用。
反看我们自己的头脑,像不像一个长期没有整理过的抽屉,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只是乱七八糟.根本没有头绪?
抽屉需要定期整理,仓库需要定期清理,难道人的脑袋,就不必花费一番心思,来加以整理?
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整理脑袋,主要在厘清自己的观念。我们提供一些正确的成功观念,供大家参考。
1.成功固然是必要的,但是现代社会盲目鼓励大家从事无情的竞争,显然是促使社会道德败坏的主要原因。如果再以**为衡量成功的**标准,那就更加令人忧虑。
追求成功,务必注意手段的合理合法。任何不择手段以求取成功的念头,都应该毫不犹豫地予以扬弃。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能限于**或其他物质或财富,应该兼顾精神和健康等方面,以免过分看重某一种因素,而迷失了自己。
2.人无志不立,但是志向必须深长远大,不为少数人的利益着想,去我去私,不为个人打算,更不可害及别人。关于立志的*高原则,孙中山先生认为“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凡事多问应该不应该,凡是认定应该做的,就要择善固执,不屈不挠,不成功誓不罢休。
立志做**等人,**等事。大家秉承所学,立志为社会人群做一番事业,这才无愧于心,心安理得。
3.人应该知命,却**不可以认命。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由于上天的安排,而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想成功。只要不违背老天的旨意和社会的法则,我们都有权利选择成功的目标,凭着我们的努力,也必然能够成功。
失败的人常常埋怨命运不济,成功的人才知道一点一滴都是努力的成果。可见努力能够改变命运,甚至创造命运。
4.真正的成功,乃是一种综合内心的满足、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感觉。但是,中国人“在人群中成就个人”的理想,**不可以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所以不能采取西方那种跃进的征服态度,*好以中国人渐进的感悟态度来获取成功,比较圆满。
时下的风气,人们逐渐倾向于凌厉而带有侵略性的作风,动不动就令人下不了台,或者没有面子。这种作风,并不能以德服人,仅能得到表面上的成功,殊不足取。
为什么龟兔竞走的故事,中国人主张以龟为师?用意在提醒我们,勤勤恳恳,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只要不间断,自然有成功的**。现代人希望速食式的成功,经常引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实在得不偿失。
5.财富和地位,只是成功的副产品,却不是成功。自已有成就感,而且也让周遭的人,自发地觉得十分快乐,这种能够共同分享的成功,才值得追求。
成功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给我们成功,真正的成功却必须包含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失调,成功就带有严重的缺陷。
6.三十六岁以前,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
不要盲目要求尽早成功,以免过早的成功使自己骄狂,种下日后失败的恶因。不要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以免过度紧张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
从了解自己的性格着手。
人的命运,其实就是自己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性格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怎样了解自己?怎样影响他人?对自己有怎样的看法?以及具有哪些特质?
人的性格,受到遗传、环境和情境三方面的影响。一个人的身高、容貌、性情、性格、肌肉成分、体能状况,接受父母的遗传。而早期的家庭状况、居住地的文化、所需的环境以及各种经验,都是塑造性格的重要因素。至于情境,则可增强遗传和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力,不同的情境,会使相同的遗传和环境产生不一样的性格。
检讨自己的性格,属于哪一类型。
有一种“工作匹配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六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性格,都有其合适的职业。兹将性格与工作的匹配,列举如下:
1.实际型——攻击行为,多需要技巧、力量和协调的身体活动。选择职业以农业、林业、建筑业为宜。
2.探究型——除了感觉和情绪以外,需要思考、组织和了解的活动。选择职业以数学、生物学、新闻报导为宜。
3.社会型 重视人际关系。选择职业以社会工作、侨民服务、临床心理学为宜。
4.传统型——依循有规则的活动,把个人需求提升到组织或权力以及地位。选择职业以会计、财政、法人团体的管理为宜。
5.企业型——重视以语言影响他人,获取权力和地位。选择职业以公共关系、法律、中小企业管理为宜。
6.艺术型——重视自我表达,艺术创作,或情绪活动。选择职业以音乐、艺术、写作为宜。
人与人之间确实有性格的差异,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据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于成功的影响相当大。
艺术型的人,从事音乐、艺术或写作,成功的机率*大。选择探究型、社会型所匹配的职业,比较相近。从事实际型、企业型所匹配的工作,并不合适。而选择传统型所匹配的职业,*不适当。
实际型的人,从事农业、林业或建筑业,*容易获得成功。选择探究型、传统型所匹配的职业,比较相近。从事艺术型、企业型所匹配的工作,并不合适。而选择社会型所匹配的职业,显然*不恰当。
企业型的人,从事公共关系、法律、中小企业管理,成功的机率*大。选择传统型、社会型所匹配的职业,也比较相近。从事艺术型、实际型所匹配的工作,很不合适。而选择探究型所匹配的职业,很难获得成功。
探究型与实际型、艺术型相近,与传统型、社会型较远,而与企业型*不相似。
社会型与艺术型、企业型相近,与探究型、传统型较远,而与实际型*不相配。
传统型与实际型、企业型相近,与探究型、社会型较远,而与艺术型*难匹配。
然而要确定自己属于哪一型的性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古以来,就有人主张“从面相来了解人的性格”。通常我们把脸部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包括眼睛和额头;中部包括颊骨和鼻梁;下部包括鼻梁下端和整个下颚。上部为知性部分,表现出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中部为感情部分,代表对家人的亲情和对子女的喜爱;下部则为适应部分,表现出一个人与本能欲望的关系以及自然的活动性。我们可以从脸部的上、中、下哪一部分特别突出,来判断自己的性格。
有人则认为,脸部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代表社会性格而右半部表现内心性格。从脸的左右不相称,可以看出自己的性格。
有人主张从手相看性格,也有人认为笔迹是精神的表现,可以从笔相当中,看出性格。
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证明,只能参考而已!
比较妥当的做法,是请教高明。
*方便而可靠的方法,莫过于请教父母、师长或亲朋好友,或者到各地的心理辅导**做一些职业性向测验。因为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性格,多半十分清楚,而性向测验这类科学方法,当然比算命或道听途说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性格。
三、调整自己的习惯
从习惯来判断自己的性格。
性格比较不容易判断,习惯却能明显地看出来。当我们经常重复同一经验时,我们便知道:自己有这种习惯。把过去所经验的反应方法和行动方式,表现在眼前,就叫做习惯。
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改变自己的性格着手。而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好调整自己的习惯。
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所要调整的,乃是不良的习惯。破除坏习惯。一方面可以摆脱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减少成功的阻碍,有利于如期获得成功。
抓出自己的不良习惯。
什么是不良习惯呢?下面六种形态。都是不良的习惯:
1.对身体有害的习惯:吸烟、暴饮暴食、吸毒、酗酒,明显地伤害自己的身体。长期压抑愤怒,也会造成生理上的伤害。
2.会激怒别人的习惯:喜欢敲打桌子;经常发出嗯嗯哼哼的声音;讲话之前用力清喉咙;总是希望受到别人的恭维;随便用手推扯别人。
3.自己不喜欢的习惯:咬指甲、抓头发、打哈欠、挖鼻孔、扯衣服、捏手指以及一些影响观瞻的动作,如果自己并不喜欢,*好改掉。
4.自己不赞成的习惯:泄露别人的秘密、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随手拿取别人的东西、浪费公物、践踏草地、随手丢弃废物、扯谎等等抵触自己道德标准的行为。
5.对自己不利的习惯:到时间一定要吃饭,吃不到就乱发脾气;不停地问人家现在几点钟;不管大家在做什么,坚持按自己既定的生活规律,以致无法享受某些经验,例如除夕守岁、中秋赏月等等。
6.会影响效率的习惯:浪费时间说一些口头禅;花费精力做一些毫无益处的动作;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做一些无聊的事,不仅浪费,而且可能惹麻烦,*好赶快加以破除。
下决心革除自己的不良习惯。
习惯是重复出现的行为,如果不下决心改掉坏习惯,就会不断地继续下去。破除不良习惯的方法,温伯(Ceorge Weinberg)博士提出三大步骤,简单说明如下:
1.分析自己的习惯。依据上面所列举的六种范围,把自己的坏习惯找出来,并且花一个星期,好好观察这些不良习惯是怎么运作的?
2.了解自己的习惯。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坏习惯,包括大概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在这个时候,通常和哪些人在一起?他们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3.调整自己的习惯。在观察和了解坏习惯的那一个星期中,继续原来习惯的冲动会逐渐增强,这是许多恶习无法革除的主要原因。切实调整自己的习惯,必须把握下面三大法则:
(1)当决心根除一个习惯的时候,要马上全部停止这种行为,不要逐渐减少次数。
(2)尝试革除一个习惯时,任何涌现在心头的自我反省,都应该仔细加以斟酌。
(3)一旦感觉到这个习惯发出的冲动,就要勇敢地承认,并且不要苛责自己。这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一个崭新的人,这种冲动不过是暂时的反应而已,很快就会有所改进。
*要紧的是立即行动。
调整习惯的时候,如果觉得旧有习惯的冲动十分强烈,可以自己问一些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还想做这个不好的习惯呢?
2.不做这个习惯,会失去什么呢?
3.放弃这个习惯,有什么伤害?
4.别人会怎么说我呢?
5.可能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情呢?
6.目前的状态使我想起过去的什么?
温伯博士告诉我们,同时消除五个习惯,比一个一个消除来得容易。要求成功,*好把自己的不良习惯,一齐找出来,下决心一次把它们调整过来。
四、培养自己的兴趣
有兴趣就容易成功。
梁启超先生说他是一位兴趣主义者,主张“凡人必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他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嫌二十四小时不能扩充到四十八小时,不够享用。他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他忙些什么?忙的是他的趣味。他以为这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常常想劝别人也过同样的生活。
凡属趣味,梁先生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然而,什么是趣味呢?他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便属趣味的主体。”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喝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有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跳舞有趣味吗?不跳的时候呢?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暂的时问内好像有趣味,结果,却经常闹得很没趣。梁先生认为这些事情,都不能算是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