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至于后人以《离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形区别开来。
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作家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一种新诗体。它与中原文学的代表作《诗经》一起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书在王逸、洪兴祖、朱熹、闻一多、姜亮夫等古今注家的基础上,力求精炼、准确、生动地译注,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读者对这部“逸响传辞,卓绝一世”的作品有更多、更全面、更直接的了解,让屈魂成为砥砺我们人格、激励我们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振兴我们民族的永恒的精神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