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死刑观念论要
赵秉志 王东阳
一、前言
死刑观念是人们对死刑的主观认识和心理态度。虽然人们的死刑观念会受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一种主观心理,死刑观念具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其不以**制度、司法制度等的改变而立即发生重大变化。详言之,死刑观念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民族文化传统积淀的产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各个民族,将本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死刑认识和死刑价值观在人们的心理中凝聚,经过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从而基本固定下来,形成该民族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民族死刑观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法制历史悠久,法律文化厚重流长。在古代中国的刑法中,死刑一直居于刑罚体系的**地位。与中华文明古国相称的是,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死刑制度、丰富的死刑思想和悠久的死刑文化。在漫长的死刑历史之浸淫下,当代社会的死刑观念总有历史的影子,并且循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总能发现它的起源和雏形。从历史的视角探寻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源头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上的死刑观念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准确认识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现状,并进而促进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及死刑制度的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的死刑观念,主要表现为复仇观念、刑罚报应观念、威慑观念和慎刑恤刑观念。下面对这些观念予以分别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中国古代死刑观念之特点的看法。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隋唐之前。从古至今,中韩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创造了两国灿烂的文化。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一脉相承,两国民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文化传统相近使两国国民比其他**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十余年来中韩两国友好关系发展迅速,双方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寻求友谊,吸收对方有益的文化精髓,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介绍给对方,介绍给世界,繁荣了文化,亦为人类文明事业作出了贡献。
为适应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良好态势,促进中韩刑法学界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在中国法学会的支持下,本着相互尊重、自主、互惠平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