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自此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先后出版教材几百种,对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发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电子文献信息源已取代传统手工检索工具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强大的检索功能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素养教育在国内的不断发展,上述课程已成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举措,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素养的目标和内容是使人们具备:①正确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和范围;②**检索信息;③正确地分析评价信息;④有效地使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标,利用信息进行创新,完成相关任务;⑤通晓并自觉 遵循信息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相关法律。纵观目前已出版的教材,全面反映上述发展变化的成果并不多见。为了适应这样的形势,本书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全书的基本指导思想,将*新信息检索方法与利用作为全书的主要内容。在2002年2月出版的《实用信息检索方法》和2008年1月出版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化工类研究生教学用书”《化学化工电子文献检索与分析策略》基础上,总结十几年本科生、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奖经验,编写了这本适用于各类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检索教学、能够反映*新信息检索进展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①突出实用性。全书以各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为主线,将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与检索课题实例相结合,着重介绍检索策略和技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②突出新颖性。尽可能吸收和介绍*新电子文献检索的新动态、新知识和新方法,使本书能反映信息检索的*新进展。信息检索过程包括三个层次:如何检索、如何更准确地检索、如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对检索到的信息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这正是信息检索的*终目的,是研究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子文献检索区别于纸型文献检索的难点所在。针对以上三个层次的内容介绍是本书区别于目前国内已有的信息检索方面教材组织内容的另一特点。本书的编者之一,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赵乃瑄教授,情报学博士,具有化学和情报学双重专业背景,从事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多年;其他编者均多年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全书由赵乃瑄、黄春娟、冯君拟定大纲,其中第1章由李桂林编写,第2章由周静珍编写,第3章由李霞编写,第4章由罗凌云编写,第5章由赵乃瑄编写,第6章由金洁琴编写,第7章由黄春娟编写,第8、9章由冯君编写,第10章由冯君、冯新编写。全书由赵乃瑄、黄春娟统稿。*后,我们要衷心感谢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本书也是2007年南京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各位同仁不吝施教,以便今后修订时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