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岩浆岩与变质岩简明教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岩浆岩与变质岩简明教程

  • 作者:李捷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66120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188
  • 定价:¥1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九章,系统地介绍了岩浆岩与变质岩的概念、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和相、分类、形成及演化、分布规律、成矿规律、野外工作方法和油气储集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基本上反映了岩浆岩石学与变质岩石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等的教材使用,并可供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不仅反映岩浆岩形态上的特点,还是研究岩浆岩成分和形成条件的重要依据,并且也是研究沉积岩中的碎屑岩成分之一的岩屑来源、源区岩浆岩类型的直接标志。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包括玻璃质)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一般来说,岩浆岩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决定于岩浆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如岩浆的温度、压力、粘度、冷却速度等);而岩浆岩构造的特点则除了岩浆本身的特点外,还与岩浆岩形成时的地质因素(构造运动、岩浆的流动等)有关。成分即使相同的岩浆岩,由于生成条件不同,结构和构造也不同。因此观察结构和构造时,不仅要认识它的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结构和构造的形成条件,以及它们在确定碎屑岩岩屑来源、源区岩浆岩类型和石油地质上的意义。
    一、岩浆岩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的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描述岩浆岩结构。
    (一)结晶程度
    结晶程度是指岩浆岩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质的含量比例,按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以下三类。
    1.全晶质结构(Holocrystalline texture)
    全晶质结构(图1-3)指全部由矿物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它表示岩浆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从容结晶而成,多形成于深成侵入岩中。
    2.半晶质结构(Hemicrystalline texture)
    半晶质结构(图1-3)指岩石中既包含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的玻璃质存在,多见于喷出岩或超浅成侵入岩中。
    3.玻璃质结构(Vitreous texture)
    玻璃质结构(图1—3)指几乎全由非晶质的玻璃组成的岩石结构,多见于快速冷却的喷出岩中。这种结构是岩浆迅速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时,温度骤然下降到岩浆的平衡结晶温度以下,来不及结晶所形成的。玻璃质在岩石中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黑色、砖红色、褐色、灰绿色等,一般呈玻璃光泽,具贝壳断口,性脆。玻璃质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转化为结晶物质,这叫脱玻化作用。故仅在较新的喷出岩中,才有玻璃质存在。
    ……
    目录
    绪论
    **节 岩石和岩石学的概念
    第二节 岩石的成因分类
    第三节 岩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岩石学的发展简史
    第五节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岩浆岩与变质岩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节 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
    第二节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三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节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第五节 岩浆岩的分类
    第二章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节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第二节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第三节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类)
    第四节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英安岩类)
    第五节 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第六节 脉岩类
    第七节 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 岩浆岩的形成及演化
    **节 关于原始岩浆问题
    第二节 原始岩浆的演化机理
    第三节 主要岩浆岩的成因
    第四节 岩浆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
    第五节 板块构造与岩浆活动简介
    第六节 中国岩浆活动简况
    第四章 岩浆岩区的野外工作方法
    **节 侵入岩区的野外工作方法
    第二节 喷出岩(火山岩)区的野外工作方法
    第五章 岩浆岩油气储集特征简介
    **节 概述
    第二节 与储集空间关系密切的火山岩相特征
    第三节 储集空间类型
    第四节 储集空间控制因素
    第五节 储层评价和分类
    第六章 变质作用概述
    **节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
    第四节 变质作用方式
    第七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节 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第二节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 变质岩的分类
    第八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节 区域变质岩类
    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类
    第三节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第四节 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第五节 混合岩化作用及混合岩
    第九章 变质岩油气储集的特征
    **节 概述
    第二节 变质岩储层的岩性特征
    第三节 变质岩的储集空间及其含油性
    第四节 变质岩储集空间控制因素
    第五节 变质岩储集体
    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图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