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约成书于七世纪末,是唐代佛教禅宗实际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传教说法纪录,由其弟子整理而成;以后几经增删,形成多种不同版本,如敦煌本、惠听本、契嵩本、宗宝本等。该书是中国僧人著作**被列为佛经者,是禅宗的代表作品,对中国思想文化有较大的影响。
慧能,俗性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出生于广东新州今新兴县东,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小时家境贫寒,成年以后出家,辗转至黄梅东山弘忍禅师处求法,春米为务。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作偈。上座神秀主张渐悟,其偈日:“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主张顿悟,其偈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赞许,密授法衣。慧能回岭南,住曹溪宝林寺,开南宗一派,弘扬“直指人心,见心成佛”的法门。禅宗于宋以后大行于天下,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
宗宝本《坛经》有十篇:行由**、般若第二、疑问第三、定慧第四、坐禅第五、忏海第六、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宣诏第九、付嘱第十。全书表述了惠能创造性的佛教思想,如“定慧体一”、“法无顿渐”、“无念为宗”、“作禅不著心、不著净”、“一切万法尽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