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几何”到“非欧几何”;天文学中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医学中从盖仑的“三种灵气说”到哈维的“血液循环论”;物理学中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再到以研究混沌现象和复杂性为目标的“混沌学”;热力学中从平衡态热力学到非平衡态热力学;心理学中从构造主义心理学到行为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再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生物学中从灾变论到渐变论再到突变论等,都充分地证明了理论的缺陷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一科学发展规律同样符合文学理论、特别是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现实。一些研究20世纪文学理论的**学者(例如安纳·杰弗森和戴维·罗比等)指出:现代文学理论不是单一的整
体,相反,它由各种常常是相互对立的不同理论构成。这种特性使20世纪文学理论在发展中,均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与极大的片面性,在片面中追求理论的突破与创新。由于它们均在某一方面作出了独特的发现,因而为文学理论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或流派。而由它们的片面性所致的缺陷,恰恰又成为它们在相互对立中形成理论的突破与新的理论或流派崛起的原因。例如,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批评理论对19世纪的心理批评的突破与超越,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深层无意识的新领域,而它的“泛性主义”的缺陷又为继起的原型批评所批判。原型批评是一种研究文学与神话及原始文化关系的批评模式。显示了深广的理论视野,然而,它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的缺陷,这一点又成了众矢之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反抗19世纪(包括19世纪以前)的超文学因素的外部研究,而转向文学的内部研究,即���向文本形式的研究。这又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促使文学理论进行了一场实质性的革命。在文学理论的这场革命中,俄国形式主义开其先,英美新批评承其后,到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达到高峰。形式主义批评理论驰骋文坛达半个世纪之久,是20世纪所有文学理论中影响*大、持续时间*长、贡献*大的理论流派。但是,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的缺陷也十分突出,它们在强调文本、形式的同时,几乎完全割断了文本与作家、读者、现实的联系,暴露出**的“泛形式主义”的缺陷。在批判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产生的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否定文本**和作者权威以及**意义。强调阅读的重要,把批评的**从对作品的内在结构的关注引向对读者参与文本意义创造过程的关注,使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终演变为一种阅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