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动态数列的构成因素分析
小案例
某企业一年内各月产量呈现递增,当然可以肯定这家企业本年度的生产 形势很好。若一家商场全年多数月份的商品销售额都在递增,少数月份有所波动,如何排除 偶然因素影响,分析其全年经营业绩的整体变化趋势呢?
公司进行长期规划要制定未来5年、10年的生产规模。未来的生产规模即 产量如何预测?
人口数是城市进行市政规划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未来人口数怎样 预测?
月饼生产、冷饮制品、服装等企业的生产呈周期性变化,测定周期变动 规律对企业组织生产十分重要。如何测定生产周期变动?
旅游景区有淡季、旺季之分,测量景区各季节的游客接待量,预测高峰 期客流量,对景区合理调度、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测量景区游客的季节变动规律?
以上一系列问题都属于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因素分析是对动态数列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加以测定, 由此来认识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动态数列的构成因素
动态数列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有来自社会、政治、经济 、自然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有些因素对现象发展变化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使现象发展变化 呈现某种规律性。有的因素属于偶然的、起非决定性作用,使现象发展变化出现一些不规则波 动。从形式上看,动态数列的构成因素通常分为四种: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不规 则变动。
(一)长期趋势T
指现象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由于某种持续的、主导性的基本因素的作 用,使现象发展水平呈现一种总的发展趋势和一定的变动规律。长期趋势可能是向上趋势,也 可能是向下趋势,还可能是保持水平发展趋势。例如:人类的身高与寿命,由于受食物营养的 均衡、体育运动的普及以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提高等人类生活质量根本因素的影响,使得人 类平均身高与平均寿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条件的改善及陈旧观念的改变,婴儿 死亡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海尔人砸烂不合格电冰箱起,强烈的质量意识使海尔集团的产 品质量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水平。
(二)季节变动S
指现象受自然、社会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年内随着“季节”更替 出现的周期性变动。 目前高职商科各专业开设的量化方法基础课程大都为“经济数学”与“ 应用统计”两门课,与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同类课程的设置很相似。“经济数学”授课近150 学时,跨越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过于抽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应用统 计”实际是普通高校“统计学原理”的压缩版,从统计的起源到发展,从统计任���到组织管 理,面面俱到,对非统计专业的高职学生不适用。“经济数学”与“应用统计”还有几章节的 内容重复交叉。基于上述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对高职商科各专业开设的量化方法基础课进行 了改革,借鉴了国外高校同类课程的设置思路,广泛听取了包括企业一线管理专家在内的 多方面的意见,以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设置了“数量方法”这门新课程, 替代原来的“经济数学”与“应用统计”。“数量方法”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奠 定基础之外,更注重运用量化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项教改课题得到了北京 市教委与高职研究会的立项支持,历经两年的研究探索,构建了“数量方法”课程结构 体系,完成了配套教材《实用商务数量方法》的编写,课题成果得到专家的肯定并评为二等 奖。经过近3年的课程建设,“数量方法”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本教材的编写着重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创新:
一、以“够用”和“实用”原则构建教材体系。以比较贴近我国企业管 理实践的社会经济统计框架作主干,融入实用性较强的数理统计部分,打破了传统缜密的学 科体系,围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这条简明实用主线来构建教材结 构与内容体系。高职商科学生的就业定位以中小型企业管理岗位为主,本教材删节了在生产 经营管理中较少使用的线性代数、微积分等传统数学课内容,去除了复杂严谨的数学论 证过程,突出结论与应用,深奥的数学定义、定理改用描述性方法,对原“经济数学”大 篇幅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去除了诸如统计的起源与发展等只体现 结构完整而与实际应用低相关的内容。编写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与一线管理专家共同切 磋,梳理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所需的常用量化分析方法作为教材的必需知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