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华盛顿的口才课
做好人,说实话
这是华盛顿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父亲送给华盛顿一把小斧头。崭新的斧头,小巧而又锋利。华盛顿非常高兴,把弄斧头,四处寻找砍伐的对象。不一会儿,院子里的杂草就已经东倒西歪了。
父亲看到儿子高兴的样子,就让他把杂树也砍了,正好也清理一下院子,并且嘱咐他不要砍伤自己。父亲出去之后,华盛顿挥动斧子,很快就把杂树砍完了。可他意犹未尽,四处搜寻砍伐的对象,忽然间看到了父亲种的樱桃树。他心里想,父亲用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一时兴起,跑到一棵樱桃树下,几下子就把这棵树砍倒了。看着好端端的樱桃树倒在了地上,华盛顿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急忙躲到屋子里。
不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自己精心培育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就气冲冲地追问:“是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
听到父亲在怒吼,家里人纷纷跑了出来,表示不是自己砍的……
华盛顿想起父母“不要怕承认错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教导,就跑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下您给我的小斧头……”
父亲听了他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
不说谎是人的品质,是说话的要求。因为对说话品质的重视,华盛顿摘编了一套文明礼貌和道德准则,并亲笔抄写了《交际与会谈中的行为规范》小册子,手稿至今仍存。
整套规范显示出华盛顿的自制力,并且有意识地用这规范来控制所有莫名其妙的性情冲动。有一些准则,在今天看来是滑稽可笑的,例如:“不要在饭桌上用桌布或刀叉擦牙;但是如果有人这样做的话,不许偷窥。”尽管如此,后人还是严格遵守,因为这反映了18世纪人们可能遇到的情况。
其中有一条是直接针对华盛顿本人的,因为它是关于如何控制脾气的。第105条准则写道:“无论发生了什么,在饭桌上千万不要发火,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特别是当有陌生人在场时。”
被奉为经典是第32条:如果你邀请地位与你相同或并不太低于你的人到你家做客,应该把家中的主位让给他,而被邀请的人一开始应婉拒主人的好意,同时应表示自己不配享有如此优待。
华盛顿谨记关于谦恭的这条训诫:在反英斗争中,他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的时候,他对国会说:“我请求在座的诸位先生记住,今天我在此诚心诚意地表示,我认为自己不配享有诸位给予我的荣誉。”
预设前提,引君入瓮
华盛顿很善于动脑筋。一次,他家的一匹马丢了,通过暗中调查,他发现了偷马人。于是,他便同一位警官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口口声声说那马是自己的,拒绝承认。
华盛顿略加思索,很快上前用双手蒙住马的双眼,追问说:“如果这匹马是你的,那么,你告诉我们,这匹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那人根本就不知道,认为胡乱猜一个,总有一半对的几率吧,于是随口回答:“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着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完好无损。
那人一见,急忙改口说:“不,刚才说错了,瞎的是马的左眼。”
华盛顿又放开左手,马的左眼也是明亮的。
那人支吾起来:“不……”
警官说:“这证明马不是你的,所以你必须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
面对死皮赖脸的盗马者,华盛顿略施小计,就轻而易举地让盗马者落人“陷阱”,如愿以偿地讨回了自己的马。
华盛顿知道了盗马者,但他没有“武力解决”,却与对方展开了一场斗智式的“辩论”。在这个故事中,华盛顿向盗马者提出“复杂问语”的前提条件是:“如果这匹马是你的,那么,请告诉我们,这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这个前提条件是假设的,但盗马者不知道这个前提条件是虚设的,所以很快就暴露。辩论的一方运用“预设前提”的技巧,实际上是为对方掘下语言陷阱,也可以称之为辨别事情真相的“试金石”。
“预设前提”的技巧,又叫做“复杂问语”。“复杂问语”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从常理上看完全有可能存在的事实。这种事实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假设的。
华盛顿与盗马者的“辩论会”,听众只有那位警察,也不是事先组织和准备好了的,辩论现场在那位盗马者的家里。这个“辩论现场”,对于华盛顿是很不利的。
华盛顿如果想要让盗马者乖乖地交出偷去的马,*好的办法是“文斗”。所谓“文斗”,就是有效地运用辩论口才中的进攻法。
且看华盛顿是怎样运用此方法的:这里,华盛顿采用了一种叫预设前提的“复杂问语”方法,为盗马者设定了一个陷阱。盗马人无论回答“左眼”或者“右眼”,都会落入这个陷阱。
“复杂问语”确实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圈套,在“复杂问语”面前,狡辩者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谎言或错误的观点。
“复杂问语”有时会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让回答者选择。回答者如果直接选择其中一个选项来回答,就是承认了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真实的。而提问者关键就是要确认这个前提条件究竟是否真实,或者确认回答者对前提条件是否知情。
盗马者之所以落人了华盛顿“复杂问语”的陷阱,就是因为他默认或者相信“马有一只眼瞎了”这个前提条件是真实的,结果暴露了自己不是马的主人这一事实。
华盛顿让盗马者回答的问题,其前提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事实,即马的眼睛没有一只是瞎的。由于华盛顿掌握了辩论口才,很快就变不利的局面为有利的局面,揭露了盗马贼的诡计,索回了自己的马。
通过辩论,可以战胜对手,消除尴尬的局面,扭转不利局面。辩论现场风云突变,瞬息之间,会出现各种难答的问题,如果熟练掌握逻辑与语言技巧,以及处处占先的进攻战术,就会增强辩论能力,进而帮助你获得辩论的成功,成为生活上事业上的强者。在辩论口才中,这种技巧是有效战胜对手的一种利器。
当然,这种辩论,不是事先组织好了、有众多听众参加的辩论会,而是随机性的辩论。在日常生活中,这种随机性的辩论是很常见的。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别人向我们提出“复杂问语”,这时,不要急于选择其中一个答案,而应该首先确认问语中的前提是否真实。比如某人办公桌上的苹果被人偷吃了,他对邻桌的同事说:“你觉得我的那个苹果甜不甜?”同事惊讶地回答说:“我又没有吃你的苹果,怎么知道你的苹果甜不甜?”如果同事回答甜或者不甜,都会暴露自己偷吃了苹果。而没吃苹果的同事在回答时,首先否认了问语中的那个假定,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复杂问语”在生活中很常用,熟练掌握这个说话技巧,可以在特定的场合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在选择“复杂问语”时要慎重,一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在双方的关系上划下一道裂痕,反而得不偿失。二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如果平日彼此的关系不错,可以选择开玩笑的方式,让对方认为你是善意的。三要选择能够击中要害的问话,切忌盲目乱问。
比如:在智辨盗马者那件事上,如果华盛顿向盗马贼提出:“你知道这匹马患了胃病还是肠道病?”
这就不易对事情的真伪进行辨别了。即使他的马真的患了胃病或者患了肠道病,也不应该问。因为如果将这个问题辨别清楚,要去请兽医,还要进行化验,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不如放弃。
不过,对于问题的选择,也不要太简单。比如:你办公桌上的苹果被人偷吃了,想要知道是否邻桌的同事吃了,便问:“你觉得我的那个苹果颜色红不红?”无论同事回答,“红”,或“不红”,都毫无意义,因为你无法从上述的任何一个回答中,获得你所要的结果。
*常见的“复杂问语”就是人们熟知“你还偷东西没有”一类的问话,这个问话的前提就是假设对方一直在“偷东西”,而所问的是现在这种状况是否还在继续。
口才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复杂问语”是用来应付生活中困境的一种利器,有些人常因缺乏这种利器而身陷说错话的泥沼之中,以至于无法有效地达到沟通的目的,获得应有的成效。
借题引申,揭穿谬误
在一次制定法的会议上,有位议员发言道:“在宪法里应该规定一条,常规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5000人。”
华盛顿神情平静地说:“这位先生的建议的确很好。但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侵略美国的外国军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3000人。”
议员的说法存在某种不合理性,但是如果要找出论据来说服对方,却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即使花了很多时间来说明,也可能难以说服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不如采取归谬法,姑且承认对方的观点是合理的、正确的,然后根据对方的观点,依照逻辑加以推理,就会得出不符合事实或违反常理的荒谬结论。
“归谬法”是形式逻辑中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辩论中,可以借鉴这种推理方法,使自己的辩论语言具有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逻辑力量。
正因为“归谬法”具有一定的逻辑力量,在辩论中,人们将它作为一种辩论方法加以运用,常常具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
在这个故事中,有位议员提出“常规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5000人”,并要求将这个规定写进宪法。
作为总统,华盛顿出于加强国防的考虑,觉得这个数字太少。如果正面提出反驳的意见,效果不会很好,华盛顿索性承认对方的建议是正确的,然后,以这个建议作为论点,加以推理,从而得出一条新的规定:“侵略美国的外国军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3000人。”
这个规定显然很可笑!
为什么建议貌似正确,而规定却很可笑呢?因为建议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或事实检验,而规定是经过论证或事实检验的。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会清楚,任何人或任何**,都没有权力命令别国的军队编员应该多少,更没有权力命令别国军队的编员必须比自己的**军队编员少(除非是殖民**)。
这样的结论是根据议员的提议得出的,可见议员提议的荒谬。
归谬法是辩论中常见的一种口才技巧,具有较强的进攻力量。华盛顿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巧,显示了其**的智慧,也让对方发现自己观点的错误。
曲折表达,画龙点睛
山中无直树,世上要直人,可是说话直来直去未必是*佳的选择。说话是一种艺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说话的方式,是对口才的要求。
有一次,华盛顿邀请客人参加他举行的正式宴会。宴会开始后,一位议员迟到了,这时,所有的人都已经坐在餐桌旁开始就餐。
华盛顿对这位议员解释说:“我们这里的人必须准时出席,因为我的厨师从来不问客人到齐了没有,只问时间到了没有。”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华盛顿养成了“遵纪守时”的好习惯。当他发现一位议员在宴会上迟到时,心里便产生反感,但他没有将这种反感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借厨师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说话的技巧,从表面上看,虽然有“曲折表达”之意,但仍属于“画龙点睛,因为华盛顿还是毫无隐藏地表达了对“迟到”的否定态度,只不过是在“曲折表达”,借厨师之口,道出自己对迟到的看法。
所谓厨师的原则,其实就是华盛顿的原则。华盛顿有理由让这位议员知道,以后参加宴会,一定要准时,否则没有人会因为他的迟到,而坐等他的到来。
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激烈的论辩会上,而是在欢歌笑语、杯筹交错的宴席上,但作为社交场合的宴会,宴会的主人同样需要有一副好口才,才能处理好宾主关系,才能保持宴会的轻松、欢愉、热烈的气氛。
借用他人的观点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介于委婉和直接之间的表达方式。不管是生活中的提醒也好,还是辩论中的反驳也好,引用别人的话或者别人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比直接用自己的话来说效果更好。
涉言成趣,营造氛围
一个冬天的晚上,华盛顿与几位客人坐在壁炉边,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华盛顿起初是背对着壁炉烤火,因背后的壁炉烧得太旺,感到很热,他就转过身来,脸朝壁炉坐下。
旁边的一位客人向华盛顿开玩笑道:“我的将军,您应该顶住战火才对呀,怎能畏惧战火呢?”
华盛顿笑着说:“您错了!作为将军,我应该面对战火,接受挑战。但假如我用后背朝着战火,那岂不成了临阵脱逃的败将了吗?”
客人以壁炉的火焰比喻战火,借此跟华盛顿开了一个玩笑。而华盛顿则顺着对方的思路,换个方向,把脸朝着壁炉形象地比喻为勇敢地面对战火,为自己躲避壁炉灼热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堂皇的理由。
当客人以“您应该顶住战火才对”论证“怎能畏惧战火”时,华盛顿马上转而化之:“假如我用后背朝着战火,那岂不成了临阵脱逃的败将了吗?”借此强化自己的观点,给对方以巧妙的回答,体现出华盛顿的机智。
壁炉的火焰和战火本来是两回事,客人的玩笑话,华盛顿可以一笑置之,不加回应。华盛顿凭着他的智慧和敏捷的思维,发现了增加趣味的机会,于是借此加以引申,增加了快乐的气氛,平添了笑声。
华盛顿与客人之间的应答玩笑,充分体现了“出口成趣,营造氛围”的说话智慧,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谈话是*好的交流方式之一,而出口成趣的说话艺术则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好方法之一。有了和谐的氛围,谈话就能很好地进行。
借言说软话,借口传真心
华盛顿担任总统时,身边曾经有一位经常迟到的年轻秘书。**早晨,这位秘书又迟到了,秘书见华盛顿正在等候自己,感到有些内疚,为了开脱自己,便借口说自己的表有毛病。
华盛顿没有发火,却不动声色地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只表了,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
华盛顿是怎样批评这位秘书的呢?
从“换表”到“换秘书”,都是一个“换”字,却生动诙谐地表达出华盛顿对秘书迟到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