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营造居室,也是人类生活上防御抵抗天气的一种方法。在英国人起初到美洲去殖民的时候,因为北美洲东方天气的恶劣,失败过好几次。**次成功,在1620年有102个信奉清教的人乘了五月花号船到达新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地方,但是因为衣服的缺少和房屋的不适宜,才过**个冬季,这102个筚路蓝缕的人竟死了一半,可知房屋的建筑必须适应一个地方的天气。在北方寒冷地方的窗壁屋面造得非常紧密,以避寒风的侵入,我们只要比较北平和南京房屋的屋面,就晓得北方的屋面要比南方的紧密得多。多雪的地方像欧洲西部,他们的屋顶角度都是极大的,使雪可以不堆积在上面,才不至于压坏房屋。我国冬季少雪,所以屋顶角度都是不过30度。建筑房屋,我们都喜欢门窗朝南,这里面也有两层与天气有关的原因,一则因为南向朝阳比较卫生,二则夏天多南风、冬天多北风,所以南向房屋既可以在夏天得到需要的流通空气,在冬天又可以避去寒风的侵袭。但是这种原因一到热带地方就不再存在,一到南半球,所有的房屋就应该北向了。天冷的地方如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用雪造房子,用冰当窗户。天热的地方如波斯德黑兰,每个房子统有地窟,一到夏天炎日可畏的时候,人们就蛰居地窟中过生活。日本西部冬天多雪,街道上积雪高过于人,可以使交通断绝。所以他们房子的屋檐,统统凸露出在街面上好几尺,以便冬天雪多的时候,行人可以在屋檐下来往。甚至于我们家庭所撰贴的门联,也和气候有关。譬如在北方一带,有种很普通的门联写着“天钱雨至,地宝云生”,像这种句调,在南方人看来极是触目生奇的,这就可以表示在黄河流域一带,雨量**,而人人都有如大旱之望云霓的感想。
行我国南人行船、北人骑马,南方多运河、北方到处康庄大道,这无非因为南方多雨、北方干燥的缘故。在普通送别的时候,我们总是祝望着旅行的人能“一路顺风”,单就长江上下游而论,帆船的数目何止万千,一年中所用的风力总要抵到烟煤数万至数十万吨呢。这也可见风与行旅的关系了。西洋人在轮船未发明以前,船只的行驶也全靠风力,他们在大洋中行船*怕到赤道附近的无风带,因为无风带是要耽搁路程日期的。在东亚季风带内,夏天吹东南风,冬天吹西北风,所以在两晋、唐、宋、元、明的时候,中国要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处来往,去的时候,必在冬天;回来的时候,要在夏天,才可以得到顺风。在晋朝安帝时候,有位法显和尚,他自从长安出发到中印度,在他回国的行程中,他到爪哇正在12月中,东北季风盛行的时候
……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当今的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还应该成为学生生成智慧、树立人生信念、形成自身独到见解的教学。大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中,了解社会的形形色色,感受人生的丰富多彩,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导,定位在塑造“人”这一目的层面上,这也是**教育部将大学语文课程规定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思想。大学语文课的重新定位,应该从语文学科性质、学生实际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面出发,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纯工具性、操作性的训练层面中解脱出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正面应对大学生“精神成人”时所难免的成长的烦恼,让学生能在一片弥散审美想象的诗意空间里去体悟宇宙、人生、历史与世界。所以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大语文观、现代教育思想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出既有传统文化素质,又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大学生。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将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关注。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着力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格修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凸显现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应对和解答当下开放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困惑,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兼顾传统语文教学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课堂活动”和“拓展训练”的内容,突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搭建相关知识结构。“相关链接”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知识面的拓展,培养他们对文章的品评鉴赏能力。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注重三个能力的培养:对美文的理解、欣赏和鉴别能力,对社会和人生的评判能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力;二是争取三种效果的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对自然的衷心热爱,对自我价值的理性实现。此外,秉承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我们既追求大学语文的人文特色,也努力寻求与专业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大学语文的快乐与作用。
本书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唐志伟副教授、四川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存绪教授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工作,参编人员都是来自各高职高专院校**线的教学工作者。他们除了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外,更有对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深入了解,因而在教材篇目和体例的编排上更能贴合学生实际,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