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 陈清泉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 陈清泉

  • 作者:陈惠仪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ISBN:9787802510326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314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510326
    • 作者
    • 页数
      314
    • 出版时间
      2008年09月01日
    • 定价
      ¥4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英国**工程院院士,是世界**的电机工程和电动汽车专家。
    他曾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佳创新者”,被《Global view》期刊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被印度誉为“电动车技术之祖”,被国际电动车同行誉为“世界电动车三贤士之一”。
    文章节选
    **章 坎坷经历 茁壮成长
    1.1 家世及成长
    1.1.1 家世背景
    1937年1月14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马吉朗市,一个男孩在当地一华侨家庭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电动车专家陈清泉教授。陈清泉的父亲为陈盛昌,母亲为李菊花。陈清泉有5位弟弟,分别是陈清孝、陈清松、陈清山、陈清宣、陈清瑞;3位妹妹分别是陈银娘、陈仙娘、陈恒娘。
    印度尼西亚,这个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已有人居住。据考证,印尼民族的祖先有一部分发源于现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在远古时代,他们从内陆向东南出海迁徙到南太平洋上的爪哇诸岛并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印尼的原住民族。
    在16世纪欧洲人到达之前,印尼境内已经分布形成了许多小王国和部落,欧洲人抵达印尼后,发现了这些小国,并开始在这里建立殖民地。1596年,荷兰占领了现今印尼主要的领土,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殖民统治。他们*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管治,在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直接由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明朝开始,中国沿海的商业开始萌芽,而郑和下西洋更带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渡海来到印尼诸岛谋生,主要从事手工业和经商。荷兰殖民统治者为发展当地经济,看中了勤劳勇敢的华人,于是采取宽容和欢迎华人定居的态度,因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有华人南渡来到印尼,这便是现今印尼社会中存在大量华侨华人的主要原因。荷兰殖民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常常挑拨印尼原住民和华人之间的关系,以坐享渔人之利。
    1945年8月17日,印尼在民族独立运动**苏加诺的领导下宣布独立,但是一直到1949年,荷兰人才正式放弃在印尼的统治,将政权移交给印尼政府。1950年,印尼诸群岛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并在4年后宣布取消荷印联邦关系,真正成为一个主权**。
    陈清泉是印尼第三代华侨,祖籍福建省漳州市,祖父时期来到印尼定居,父亲是马吉朗市当地的华侨企业家,主要从事出租车和公交车行业的生意,属于当地的中产**。陈清泉小时候,印尼仍属于荷兰殖民地,所以父亲将他送人当地的荷华学校就读,学校采用荷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由于该校的华侨学生都已经是印尼出生的一代,校内的中文课程只作为外语学习,而中文课程的老师竟也是荷兰人。同时,陈清泉的父亲为他请来了德国人做家庭教师,教他英文。和当时其他较为富裕的印尼家庭一样,陈清泉从小就在多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由于父亲从事汽车行业的生意,陈清泉从小就有机会接触汽车,每次看到汽车排出大量烟气和工人因为修车而弄得全身油污时,他就觉得奇怪,感到很不舒服,心想为什么外表漂亮的车子,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于是,他的心里便萌生了一个朦胧的想法:如果汽车不用汽油做燃料也能在大街上行驶该有多好啊!也许,这只是一个孩子当年的梦想,但谁会知道这个梦想在幼小的心灵中正生根发芽,不断生长,*后更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1.1.2 少年求学
    印���华校的历史已有100多年,起源于清朝时期改革派梁启超等人的宣传,强调救国必须从教育人手,鼓励华侨办学,因此当时在爪哇岛的雅加达、三宝垄、直葛、马吉朗和泗水等城市纷纷成立了华校。*典型的是由华侨团体中华会馆出资建校,并常常称为中华学校。当时的印尼华侨子弟,一般在中学时会选择进入华校,以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陈清泉也不例外。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印尼境内特别是雅加达的华校,其办学目的、办学规模和教学方针均不尽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印尼沦陷于日本后,所有华文中学被勒令停办,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各华侨团体才开始恢复筹办华文中学。
    陈清泉先后在印尼中爪哇直葛市中华学校(简称直华)、万隆市南侨文化学校(简称南化)、三宝垄市华英中学(简称华英)从初中读到高中一年级。陈清泉非常勤奋好学,从小就打算要用*短的时间读完中学,这样既可省学费,更可省时间。他从学长的经验了解到,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多为复习小学六年级所学的各种内容,而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又多为复习初中三年级的课程。他认为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靠自学,不必浪费时间。于是陈清泉努力自学,从马吉朗中华学校小学毕业后便跳班进入直华初中一年级读下学期,后来从南化学校初中毕业后又进入华英高中一年级读下学期,读完后插班考入巴城中学高中二年级。由于陈清泉经常这样跳级。因此在班上一直都是年龄*小的。回忆起这些,陈清泉感叹地说,现在有人称他为“老陈”或“陈老”,他真是不习惯,因为从读书到移居香港之前,人们只会称他为“小陈”。
    直华是印尼中爪哇**的华校,当时中爪哇一些城市的华校还没有高中,而直华已办了高中,因此很多中爪哇各地的华侨学生远道而来直华读书,当寄宿生。当时陈清泉在直华读初中一年级下学期至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其班主任王文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中国解放区的情况。在他读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时,恰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使直华的爱国师生非常振奋。陈清泉所在的班级出版了壁报特辑来庆祝,不料校董视察学校看到壁报时,竟然大怒并撕毁壁报,并追究中学部主任吴直由和班主任王文华的责任,将他们两位革职。但这两位老师都深受学生爱戴,革职引起了广大学生的不满,并导致学生自治会领导进行罢课抗议,并走上街头游行,以争取华人社会的同情支持。校董随即报告警察,要求警察镇压学生的游行。在游行进行时,警察骑着摩托车阻拦游行队伍,但学生自治会**不畏强暴,和警察讲理,陈清泉因为个子矮小,站在游行队伍前列。后来经过调解协商,直葛中华会馆接管了直华并恢复吴直由的职位,这样学潮才平息,学生得以复学。
    这时王文华不愿留任,先后转到井里汶市中华学校和万隆南化学校。南化学校是万隆市的进步华校之一,有自由的学习环境。王文华原也是南化学校的老师,原名黄文赞。陈清泉拿着王文华的介绍信,直接找到南化学校负责老师杨望东,未经任何考试就直接进入了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在南化学校时,陈清泉感到南化的自由进步气氛浓厚,课外活动丰富,他积极参加班会和学生会的工作,担任学生会的秘书并负责班会的壁报工作,负责组织学生会演讲比赛,每周参加时事学习班,讨论国内外新形势。陈清泉还参加了当时万隆市**的南化合唱团,学习古典音乐和进步歌曲。
    1951年,陈清泉以优异成绩从南化中学初中毕业后。跳班进入三宝垄市华英中学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华英中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英语水平高,令陈清泉的英文水平大大提高。
    巴城中学(印尼首都雅加达市原名巴达维亚市,简称巴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由司徒赞、刘耀曾、刘宏谟、赖绍基、温湘兴、韦同芳、何福同和王耀西等一批有远见卓识的老师于1945年10月在雅加达创立的一所中学。学校奉行严谨的教学学风,培育学生“乐观、进取、合作、奉献”的精神,提倡学生德智体群等各方面发展,其招生和考试都十分严格,激发了学生奋斗不息的学习热情。学校从中国内地聘请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师,如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赖增创,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刘宏谟、刘宏谦等。同时广泛招收当时内地**大学毕业的学生担任老师,给巴中注入了生机勃勃的师资力量。在学校教学设备上,巴中采用了内地*新的中文教材,而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堂(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的韦同芳老师更亲力亲为,为巴中建设了具有先进设备和功能完善的物理实验室,水平之高是当时印尼其他学校所不及的。
    高水准且资历雄厚的师资力量,聪明自律而又勤奋的学生,加上民主开放、严谨求实的校风使师生团结友爱,上下一心,学校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培育了不少学识独到的专才。同时学校亦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文艺体育比赛,出色的表现和高素质的学生,令学校声名不胫而走,名扬四方,让印尼全国各地的华侨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巴中来求学。
    当陈清泉在华英读书时,晚上时开始自修巴中的课程,准备考取巴中。因为巴中对插班生的考试很严格,通常采用本校学生补考的题目来考外校插班生。陈清泉通过同学了解到巴中高中一年级的课程教材并刻苦复习,终于在1951年应考顺利通过巴中的入学考试,就读高中二年级。在巴中,陈清泉各学科成绩优良,打下了数理化和语文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生会和各种文娱活动,并于1953年担任了巴中回国同学会文书。
    新中国的建立促使巴中就读的一批爱国学生组成了活跃进取的学生会。他们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项爱国活动,密切关注祖国的发展,还通过写诗歌、小说、出壁报,开展纪念鲁迅晚会等各种方式来宣传爱国思想。陈清泉向往如日初升的新中国,积极参与各项课外活动,一次与同学到巴厘岛旅行,陈清泉还向有关部门借出了一批关于新中国的图片,在旅途中举办图片展览及演出新中国舞蹈,向偏远地区消息闭塞的侨胞宣传祖国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印建交,海外华侨对新中国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而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更增强了华侨,特别是年轻一代向往祖国,一心要投入祖国怀抱的愿望,同时也为巴中的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感召下,从1951年开始,巴中掀起了回国**的热潮,高素质的巴中毕业生们抱着年轻人固有的激情,不顾家人的劝阻,纷纷越过重洋,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去参加联考。
    1950年夏,巴中50届中,95%的高中毕业生都在毕业时选择了回到新中国去。但在开船前一周,朝鲜战争爆发,家长们担心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先看清楚形势再去。但是,其中一些甘当“过河卒子”探路先锋的同学,按原计划如期赴港。20世纪50年代,香港受英国管治,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香港警方不许他们登岸,两天后把他们送至深圳,再到达北京。先期到达北京的同学给仍在印尼的同学们传来了*新的消息。随后大批同学包租一艘艘货轮,不顾旅途的颠簸与呕吐,一路勇往直前地抵达天津塘沽港口。为了赶考期,他们马不停蹄直奔北京,住宿在临时安排的房间里,行李刚刚放下,生活还没安顿好,便赶到考场参加全国统考,这足以看出当时印尼巴中同学们对祖国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凭着在巴中打下的扎实学习基础,这批同学中,绝大多数都考上了全国各地的**大学,并且在大学的校园里,继续发扬巴中勤奋好学的学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把巴中的风采展现在国人面前。
    陈清泉在巴中读书的时候,经常收到先期回国同学写信传回来的信息,他们所描述的祖国欣欣向荣的现状和美好的前景给了陈清泉极大的鼓舞,他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回到祖国去,为祖国作出贡献。1951年,印尼华侨学生纷纷回祖国**的时候,陈清泉想立刻回国,只是当时老师劝阻了他,建议他高中毕业了回去也不迟。还有一次,中国驻印尼大**的文化参赞来学校参观,他们劝说同学们一定要有准备再回国去,而且走之前要先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是真正爱国学生的表现。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情,陈清泉决定留了下来,晚上到进步华侨社团民生社办的夜校教英文。民生夜校是为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学校的华侨职工开办的,由于陈清泉教学认真负责,讲课生动活泼,尽管学生年龄都比他大,但是深得他们的爱戴,在陈清泉回国时,学生们还组织了欢送会。
    1953年,陈清泉高中毕业时,父亲原想让他到英国留学,并要求他参加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成绩出来后,陈清泉考得很好,因此陈清泉想回祖国深造学习的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认为新中国虽然有新希望,但毕竟还是不稳定,况且百废待兴,陈清泉去了一定要受苦。与父亲相左的想法让陈清泉苦闷不已。当时他的不少同学是先回家悄悄拿了钱,留下一封信,就偷偷逃离家,奔向新中国。陈清泉一度想仿效这些同学的做法,但*终没有这样做。
    就在陈清泉不断争取家人同意自己想法的时候,印尼政府颁布了针对华侨的新条例,父亲经营的汽车运输业因而遭受打击,使原本提供陈清泉远赴英国剑桥求学的费用也难以筹措。父亲的想法改变了,不再坚持初衷,终于答应了他回祖国求学的要求。
    1953年6月,陈清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登上了“芝利华”号邮轮,经过8天的海上颠簸,到达香港。当时的港英政府只准他们过境而不准逗留,一上岸便由港英警察送上火车直抵罗湖,然后步行过罗湖桥到深圳。**次踏入**,看到在国土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陈清泉和伙伴们的心情激动极了,漂泊海外的赤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值得一提的是陈清泉的母校巴城中学。1955年,巴中举行建校10周年纪念盛会时,司徒赞校长曾自豪地说:“巴中的10年是辉煌的10年,由当初的27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124位老师,由当初的1000多位学生增加至现在的3500位学生,10年来为社会培育了5000多位**人材。”一所建校10年的中学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足以说明学校背后各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侨生的**才华。
    1960年,巴中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名为“雅城中学”(简称雅中)。这时期,学校再度掀起回祖国**的热潮,几乎所有高中毕业的同学都争着回祖国**。而同年司徒赞校长也回国定居,接任的是刘耀曾先生,至1963年再由刘宏谦先生继任校长。1966年中,印尼反华排华浪潮再起,当时的雅城中学遭到当局勒令停办。至此,经历了21个寒暑的巴城中学,已为社会培育了近万名英才。
    巴中虽然只有21个春秋,但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却造福于世界各地和各行各业,其中许多同学为新中国初期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巴中“乐观、进取、合作、奉献”的校训。至今仍然为巴中校友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巴中校友虽然分隔世界各地,但是心心相连、息息相通、团结友爱,至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雅加达、奥克兰、新加坡、大阪等地都有巴中校友的身影和巴中校友会。他们定期举行校友聚会,以纪念这所培育他们的印尼**华侨学校——巴城中学。
    陈清泉一直认为中学阶段是为学问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年轻人的接受力*强,应当抓紧这二时机,尽可能学到更扎实更广泛的知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的物理老师韦同芳,韦老师对所有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做实验时一定要每个人亲自动手。中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理念和实践等方面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令陈清泉在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中获益匪浅。
    ……
    目录
    **章 坎坷经历 茁壮成长
    1.1 家世及成长
    1.1.1 家世背景
    1.1.2 少年求学
    1.1.3 青年经历
    1.1.4 南下香江
    1.2 主要荣誉及职务
    1.2.1 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
    1.2.2 中国工程院院士
    1.2.3 英国**工程院院士
    1.2.4 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
    1.2.5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1.2.6 筹建国际高等研究院
    1.3 全国政协委员
    1.4 其他职务与言论
    1.4.1 职务
    1.4.2 言论
    1.4.3 分享
    第二章 教学科研出类拔萃
    2.1 经历篇
    2.1.1 满腔热情
    2.1.2 历经沧桑
    2.1.3 走向世界
    2.1.4 落叶归根
    2.1.5 誉满全球
    2.2 哲理及方法篇
    2.2.1 工程哲学
    2.2.2 大学工程教育
    2.2.3 成功之道
    2.2.4 学习方法
    2.2.5 提升之道
    2.2.6 与会技巧
    2.2.7 教学原则
    2.2.8 科研态度
    2.2.9 产学研结合
    第三章 科研著作傲视同济
    3.1 电气学科
    3.1.1 《电机学》、《煤矿电工手册》、《电工手册》
    3.1.2 《21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Modem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现代电动汽车技术》、《混合电动车辆基础》
    3.1.3 《现代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技术——陈清泉院士论文选集》及代表性论文
    3.2 工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3.3 科技教育、社会和谐
    3.4 高等研究、创建未来
    第四章 贡献祖国 回馈社会
    4.1 电动汽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4.1.1 过去、现在和未来
    4.1.2 特点和分类
    4.1.3 国际电动汽车现状
    4.2 推动中国成为电动汽车王国
    4.2.1 见解独到
    4.2.2 培育英才
    4.2.3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4.3 推动全球研究开发电动汽车
    4.3.1 “亚洲电动车之父”
    4.3.2 电动汽车技术上的贡献
    4.3.3 电动汽车的工程哲学
    4.4 展望未来
    4.4.1 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
    4.4.2 电动汽车产业的挑战
    4.4.3 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展望
    4.4.4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建议
    4.5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汇合
    第五章 学生爱戴企业赞赏
    5.1 学生们的心声
    5.1.1 回忆我大学时代的老师陈清泉
    5.1.2 老师、老板、老友:陈清泉教授
    5.1.3 读懂恩师——陈清泉院士
    5.1.4 在陈院士指导下研究和工作的日子
    5.1.5 高山流水,良师益友
    5.1.6 感受陈清泉教授造福社会的高尚情怀
    5.1.7 我眼中的陈教授
    5.1.8 陈教授是我的好老师
    5.1.9 言传身教好楷模,诲人不倦似清泉
    5.1.10 陈教授与我
    5.1.11 跟随陈教授得到的一些体会
    5.1.12 陈教授的教诲使我终身��益
    5.1.13 陈教授给我的鞭策
    5.1.14 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陈老师
    5.1.15 亲善执著朝气
    5.1.16 改变我命运的人
    5.1.17 我心中的陈教授
    5.1.18 治学严谨、硕果累累、平易近人的陈清泉教授
    5.1.19 潺潺清泉沁人心脾
    5.1.20 披荆斩棘拓新域孜孜不倦育新人
    5.1.21 永不疲倦的攀登者
    5.1.2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1.23 我敬爱的导师陈清泉院士
    5.1.24 回眸大家风范
    5.1.25 和善可亲严谨博学
    5.1.26 陈教授给我的印象
    5.2 企业家的评价
    5.2.1 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走向国际的道路
    5.2.2 在陈清泉院士指导下驶入自主开发快速发展轨道的一汽
    5.2.3 陈清泉院士与东风电动汽车的发展
    5.2.4 陈清泉院士协助长安汽车公司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5.2.5 在陈清泉院士的关怀下天津清源公司快速成长
    5.2.6 写给一位孜孜不倦的汽车电子科技推动者
    附录
    F.1 陈清泉生平活动年表
    F.2 陈清泉科学论著目录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