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IT项目组织的特点
IT项目组织是组织的一种,一般组织的特征及设计原则同样适合于IT项目组织。由于受IT项目以及IT项目管理特性的影响,IT项目组织与一般组织比较有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客户适应性
IT项目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例如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都是与客户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开发这类项目时,必须根据客户的特点与需求来确定项目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
(2)任务导向性
IT项目组织是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工作团队。尽管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多种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但是,IT项目组织却不能像职能部门那样以它们的专业职能为导向’而必须以项目的整体任务为导向。组建IT项目组织的*基本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完成项目需要的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
(3)利益冲突性
与一般的组织相比,IT项目组织将面对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来自项目发起人、客户、用户、供应商、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包括项目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这些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认识、从项目中得到的利益、对项目的期望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产生矛盾、出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都会对项目的运行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组织动态性
IT项目组织是一种临时性的、柔性的组织,项目组织随着项目任务的确定而产生,随着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需要按任务的要求安排不同层次和专业特长的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团队成员也必须在完成其分配的任务后离开项目团队,而另外一些人则会由于任务需要中途加入到团队中。
(5)责权的不对称性
IT项目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导向,这就决定了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的过程和结果承担直接的责任。然而,IT项目组织所具有的动态性和柔性特征,使得团队的成员和项目需要的各种资源都必须依靠外界的支持与配合才能获得。但是,项目经理获取这些资源和控制这些资源的权力非常有限,责任与权力的不对称性使项目经理的工作倍感艰难。
(6)信息的不对称性
一般来说,IT项目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有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开发项目。IT项目组的人员一般都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缺乏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包括实际知识和文化知识;应用领域的专家也可能缺乏信息技术的知识。这就导致了项目组与客户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在项
……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说它是古老的,是因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存在,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说它是年轻的,是因为当今的项目与项目管理集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特点于一身,无处不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其科学性、创新性带来的勃勃生机。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深入的应用,IT项目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IT项目及IT项目管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其对“项目及项目管理”各种特点的表现却****,令人无限感慨。
40多年来,“软件危机”一直困扰着人们,严重阻碍着IT项目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人们在苦苦地寻找“银弹”,希望有**能够降服这些“人狼”。1987年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管理是软件开发的*大问题区域,20多年来,未能实现“应用新的软件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这一诺言。报告认为,基本问题是不能管理其软件过程,在无纪律的。混乱的项目状态下,组织不可能从较好的方法和工具中获益。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引起IT 项目失败的原因一是由于IT项目的复杂性,二是由于缺乏合格的IT项目管理人才。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是导致IT项目失控的直接原因。
IT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科学,所以遵循和不遵循管理科学来管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它也是一门艺术,所以IT项目的管理既要领悟项目管理的真谛,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潜能可以得到尽情发挥。通过项目的开发。控制与管理,人们将体会人生,享受生活,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
本书的目的
基于对上述结论的认识和认同,也基于笔者近30年在IT项目。特别是大型应用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近10年来在大学和软件企业中从事IT项目管理的教学体会。科研成果和实践心得,笔者深刻地认识到“给我们造成麻烦的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原本不是这样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和采用者,说他们不了解项目与项目管理应该是不可能的,但能够全面掌握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并运用到管理项目实践中,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论读者是具有多年IT行业从业经验的管理者。***和参与者,还是希望进入IT行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希望您能通过这本书在如下的4个方面有所收获。
1。在解决问题方面,提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对IT项目管理的认识,进而理解IT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在满足需求方面,满足信息化社会和IT企业对IT项目建设的需要,满足高校对IT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IT项目对软件项目的需求,满足个人掌握IT项目开发与管理技能的需求。
3。在掌握**方面,总结。提高和创造IT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实践,达到掌握与控制IT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目的。
4。在实践应用方面,以项目管理的原理为基础,以实践经验和实际案例为对象,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提高IT项目的开发质量和管理效率。
本书的特点
本书从项目。IT项目和软件项目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项目管理进行了介绍,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针对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特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系统讲解了IT项目管理和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根据当前IT项目管理的热点问题和IT项目管理的需要,通过IT项目管理流程。IT项目监理与审计。软件项目配置管理。IT系统运营与服务。项目管理软件等章节的讲解,提高读者认识和区别IT项目与其他项目的能力,加强实施与管理IT项目特别是软件项目的能力。
为了让读者理解本书每一部分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在每章开篇都分析了学习该章的理由与其存在的价值,提出了该章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这有助于读者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和难点,进而达到运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章的**内容。掌握相关实践方法,在每章开篇与收篇均安排了与该章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及其分析。本书提到的23个案例绝大部分源于笔者亲身参与的项目,力图通过案例介绍与分析对项目进行真实重现,使得没有太多实际IT项目经验的读者也能真切感受到真实IT项目的场景。通过这些案例,笔者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提高读者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的本质和精髓,切实掌握解决IT项目实施中各种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知识的掌握需要教与学的互动,而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读者经历艰苦钻研的过程才能体会醍醐灌顶时的雀跃。会心一笑时的感悟,并真正体会凤凰涅槃式的升华。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学习项目管理的时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体会。巩固和完善需要读者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笔者也经常听到有不少同学在找工作时抱怨说,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而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很难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实际IT项目,积累项目经验。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效果的不足。缩短学生融入企业所需的时间,笔者认为在学习IT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一些**读物。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基于这个出发点,本书精心设计了154个“习题与思考”题目,认真选择了38篇“**阅读”读物,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同学们的课堂所学,提高项目实施能力,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本书的读者
本书充分汲取了国内外IT项目管理实践和思想宝库中的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融入笔者多年从事IT项目研发。管理和教学的心得与体会,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本系统。全面。丰富并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教材。本书可作为软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电气工程。管理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为了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教辅资源,包括配套电子教案。详细习题解答等,并在希赛网(www.csai.cn)论坛的书评在线栏目中提供答疑与在线交流,希望为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理解以及读者自学等提供完善的辅导材料。
为了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使我国信息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我们急需一支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队伍。本书也可以作为这些从业人员在实施IT项目时对IT项目进行研究和管理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书中介绍的IT项目管理知识体系。IT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软件和软件项目管理模板与规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IT项目的操作能力。实施能力。控制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
本书的作者
本书由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王如龙教授总体策划并组织编写,王如龙为主编,邓子云。罗铁清为副主编。其中第1章“走进IT项目管理”。第2章“把握环境。控制过程”由王如龙撰写,第3章“整合项目资源”。第11章“关注项目的采购与外包”。第17章“IT项目管理应用实例”由邓子云撰写,第4章“控制项目范围”。第10章“应对项目风险”由唐爱国撰写,第5章“保障项目进度”。第12章“理顺IT项目管理流程”由罗铁清撰写,第6章“驾驭IT项目成本”由孙美青撰写,第7章“保证项目的质量”由西米莎撰写,第8章“协调项目人力资源”由王莹撰写,第9章“改善项目的沟通”由伍江杭撰写,第13章“IT项目监理与审计”。第15章“IT系统运营与服务”由杨烺撰写,第14章“规范项目配置管理”。第16章“项目管理软件”由张益林撰写,附录由王如龙。罗铁清共同撰写。张锦。黄婧。王念。刘蓉。唐一韬。谢英辉。段琳琳。段智敏。李号彩等人参与了部分章节内容的编写工作。
本书**参照作者*近几年在大学和企业讲授“IT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需求工程”。“软件工程”和“CMM&ISO9000概论”等课程的讲义,并根据相关内容对全书进行了总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资料与文献,其中有120多篇书籍和文章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还有部分文献资料限于篇幅没有一一列出,在此谨向所有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