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2号文件],强调了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在“质量工程”**建设的六个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中,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工科化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其课程特点在**版前言中已做了明确的阐述。本书**版于2003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经过几年的使用,广大读者对**版提出不少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编者也深感**版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以适应新时期对本科教学教材的需求。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保持**版教材体系下,对某些章节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增删。例如,在第4章中,增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在第6章中,增加“**与化学”;在第9章中,扩充“纳米材料”;删除原书第10章等。
(2)在重要的化学名词和外国人名后加注英文,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对利用网络搜索外文文献提供一些帮助。
(3)对**版中相当一部分附图进行重新绘制。例如,第4章中很多附图是以平面表示的立体图形,重新绘制后成三维图形,加强了视觉效果。
(4)应广大读者要求,适当增加课后习题量,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本书由合肥工业大学和江苏大学合作编写。参加编写的人员有:史成武(合肥工业大学,绪论),邱治国(合肥工业大学,第1、4、6章),张文莉(江苏大学,第2、5章),张海岩(合肥工业大学,第3章),蒋英(合肥工业大学,第6章“**与化学”部分),朱卫华(江苏大学,第7章),王德萍(江苏大学,第8章),张锡凤(江苏大学,第9章)、陈祥迎(合肥工业大学,第9章“纳米材料”部分)。全书由邱治国和张文莉统稿,英文注释由陈祥迎校勘,习题由陈祥迎和蒋英编写。
总之,这次修订是希望将本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既方便教师教学,又方便学生学习,使之成为工科专业化学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