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听力的重要性
上一节介绍了听力对语言教学的独特贡献。除此之外,听力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说起听力的重要性,容易想到的一种证明方法是:语言运用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把“听”排在首位,这说明听力*为重要。这种方面直接明了,不过’没有什么说服力。一个简单的类比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比如,我们不会因为“东西南北”这一习惯说法就认为“东方”在生活中*重要(除非你是《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我们也不会因为“春夏秋冬”这一日常用语就认为“春季”比其他季节更重要(虽然你可能*喜欢春季)。不过,“听说读写”这一说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在语言教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教学法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约翰逊(Johnson,2001)认为,对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都可以提出七个问题,其中之一是:该教学法如何认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重要性?有些流派,比如“语法翻译法”,主要训练的是“读”和“写”;另一些方法,比如“听说法”,**在“说”,而“全身反应法”的核心则是“听”。换句话说,在不同的教学法那里,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重要性确实不同。这种情况下,“听说读写”或者“读听说写”之类,就确实具有了按照重要性排定座次的意义。
我们认为,听力的重要性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首先,在交际当中,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还是学校教育中的交际,听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且是使用*多的一种技能。表1-1中所列的众多类型的交际活动,都是以听为主。其次,听力理解要求大脑具有迅捷的实时处理信息能力,被动性更强,难度更高。 本书是《对外汉语教学精品课程书系》之一。在总结国内外听力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以兼顾思想为依托,采用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将听力训练分为语音训练和意义训练两种主要类型;在每种类型中,都集中论述了两个问题:一、如何选择并处理听力训练所用语料使之适应教学要求?二、怎样使用选定的语料进行听力训练?与已有的微技能模型相比,本书提出的是一个崭新的听力训练模型。这一模型,既揭示了听力教学的独特之处,也彰显了听力教学与其它技能教学的互相联系。
在对外汉语诸多领域中,听力教学研究取得的成就特别引人注目。对外汉语**本研究教学法的专著就是北京语言大学杨惠元教授于1988年出版的《听力训练81法》;在此基础上,杨惠元又于1996年推出了《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这两本书在听力和说话教学以及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孟国教授于1991年提出“先声后文,要在其声”的主张,认为听力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听懂“中国人与中国人的那种很随意的言语交际”,先文后声(先编写课文,然后录音)的磁带因为不真实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按照这一主张,听力课上应该采用实况汉语进行教学。孟国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探讨实况听力和实况汉语问题,并且出版了《汉语实况听力》、《汉语实况听力中阶》、《汉语实况听力高阶》、《汉语实况与话题》等教材。孟国对实况听力的探索,为对外汉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位先生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