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其他应用心理学
一、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和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是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它也可以被称为人因工程学、人类因素学,人类工程学,在日本被称为人间工学。在心理学界中,一些心理学家则将与这一领域略有差别的相关研究称为工业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的是生产中人的活动,其内容包括企业人事心理学、工业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其中工业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都与设计心理学密切相关,其中工业心理学的研究,类似于所谓的“人机工程学”、“工效学”,研究人机系统,使机器更符合人的要求;劳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劳动作业的内容、方式、方法、环境与人的工作效能的关系。这里虽然消费心理学也被划为了工业心理学的分支,但由于消费心理学与商业联系密切程度大于工业生产,并随着“买方社会”的形成而逐渐完善壮大,现在已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被加以研究,而不作为工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因此我们将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基础理论学科加以论述。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人--机--环境”总体性能的*优化。人机工程学发现和运用关于人的行为、能力、局限和其他特性的信息、知识来设计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工作和环境,以达到更加**、**、舒适、有效的目的。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提出的定义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将相关的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运用于设计中以优化人与系统表现的学科。根据IEA的解释,人因工程学专家主要致力于设计以及任务、工作、产品、环境和系统的评价,以使之更好地适应人的需要、能力和局限。人机工程学依照不同的研究**可以分为:物理人机工程学、认知人机工程学和组织人机工程学等。
因此,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工程心理学和组织人机工程学两者之间多有重合,差异不大。一方面,工业心理学更加侧重于对人的能力和局限的研究,而人机工程学则注重将这些知识和信息运用于设计中;另一方面,工业心理学还涉及工业企业管理与组织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何组织生产,制定生产制度,设计生产流程,奖罚员工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虽然IEA也将这一部分视为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般并不作为其研究的**。 设计,当然也包括设计艺术是一种智力型、整合性的系统创造活动。设计对重组知识、资源和产业结构,技术转化与开发、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和价值,塑造先进的社会文化,创造更合理和更健康的生存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对于这套丛书的读者,也包括对艺术设计学勤于思考的人而言,不应该将艺术设计学深陷于科学和艺术之争中。艺术设计学是门新兴的艺术学二级学科,在它诞生的这十来年里,其目录下陆续涌现出不少社会急需专业方向,它们的涌现和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和它们自身具备的内涵和外延特征所决定的。我之所以不提倡将艺术设计学深陷于科学和艺术之争中,是基于这么一个事实:一个成熟的设计者当接受一项设计目标之际,也就是说,一个设计者当他思考应该如何进行具体设计时,他丝毫就不会考虑当下所进行的工作是科学工作还是艺术工作,他会根据需要,实事求是地选择、组织、整合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手段,这其中自然包括科学手段和艺术手段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设计艺术是一种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如果我们把艺术设计理解为人类第三种智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称之为人类第三种智慧系统的某一要素,不言而喻,其成果也就必然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结晶。据此而论,将设计艺术视为人类主动适应生存环境,重组生存结构的一种“创造”活动,进而形成的一个“新结构系统”并非言过其实。
随着心理学、符号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的知识在设计艺术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新型材料的运用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结构方式、工艺流程、甚至包括形态细节和色彩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由此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对人因、语意、品位、品牌战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新思考,而这类研究成果不仅对产品的消费、使用和服务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也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从我国现代工业技术多年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直存在着从蓝图进口到产品大量仿制,忽略产品研发机制建立的恶性循环现象,这致使中国一些企业的产品研发机体发生畸形。这种现象在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尤为令人忧郁。因此,我国设计教育的责任就显得更为艰巨了。
设计艺术教育是一种能力和智慧的培养,总体来说,是从观念、思维方法、知识获得直至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这一个范畴中整合科学与艺术“结构关系”方法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