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在国际上,肇始���20世纪中叶,至今已半个多世纪,在我国,以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和王寿云共同发表的《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文章算起,距今也已30年。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内外众多志士仁人矢志不渝,为学科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毕竟是横跨度很宽的大学科,建设成为有成熟体系的学科还有很多路要走。值得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工作者高兴的是,在国内外众多的成果和经验中有两大标志性的成果,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
一个是钱学森提出的系统科学三层次的学科体系,以及他在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层次的系统学、技术科学层次的运筹学和控制论、应用技术层次的系统工程)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的学术思想和重要观点,提炼的很多重要科学概念,为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打下了全面坚实的基础。
再一个是国际上以美国“206l计划”为代表的研究成果。“206l计划”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致力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跨世纪计划,它代表着未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我们都知道,中小学课程的科学内容,应该是*成熟、*重要,又是所有人必需学习的科学技术的成果。“美国2061计划”作为**级计划,先后历时10年,参与的专家学者数以万计。在他们已出版的三本书中把“系统、模型、恒定与变化、规模”作为科学领域的“通用概念”和“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学科并列。“通用概念”和“科学的统一概念和过程”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内容;“系统、秩序和组织”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对象;“恒定与变化,演变与平衡”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原理和理论;“模型、规模、形式和功能”则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技术、方法和应用。
以上两大标志性的成果,不但是科学界的共识,而且业已形成为某种社会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在这样的基础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就体现了作者们在这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