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经典文库-医学源流论(中医经典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经典文库-医学源流论(中医经典文库)

  • 作者:(清代)徐灵胎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4146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02
  • 定价:¥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医学源流论》所论内容广泛,个人观点鲜明,医论多不过干言,但阐述透彻,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徐氏尊从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其博学识广与丰厚的临证积累。其中某些篇章,如“用药如用兵论”论说格外精彩,广为流传,被后世视为论药佳作。《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流传甚广且颇有影响的医论著作,对当今中医临床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之寒热温凉,有毒无毒,其性亦一定不移,人于人身,其功能亦无所不到。岂有某药止人某经之理?即如参芪之类,无所不补,砒鸩之类,无所不毒,并不专于一处也。所以古人有现成通治之方,如紫金锭、至宝丹之类,所治之病甚多,皆有**。盖通气者,无气不通。**者,无毒不解。消痰者,无痰不消。其中不过略有专宜耳。至张洁古辈,则每药注定云独人某经,皆属附会之谈,不足征也。日:然则用药竟不必分经络脏腑耶?日:此不然也。盖人之病,各有所现之处,而药之治病,必有专长之功。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为何经之药。孰知其功能,实不仅入少阳、太阳、阳明也。显然者尚如此,余则更无影响矣。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我们推出这套《中医经典文库》,也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①书目权威:丛书书目先由全国中医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筛选,然后经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确定,均为中医各学科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好的版本;③校勘严谨:聘请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功底、熟谙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的专家、学者精勘细校,*大限度地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确保点校的高质量。
    目录
    卷上
    元气存亡论
    躯壳经络脏腑论
    表���上下论
    阴阳升降论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肾藏精论
    一脏一腑先绝论
    君火相火论
    诊脉决死生论
    脉症轻重论
    脉症与病相反论
    中风论
    臌膈论
    寒热虚实真假论
    内伤外感论
    病情传变论
    病同人异论
    病症不同论
    病同因别论
    亡阴亡阳论
    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
    卒死论
    病有鬼神论
    肾虚非阴症论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
    胎产论
    病有不必服药论
    方药离合论
    古方加减论
    方剂古今论
    单方论
    禁方论
    古今方剂大小论
    药误不即死论
    药石性同用异论
    劫剂论
    制药论
    人参论
    用药如用兵论
    执方治病论
    汤药不足尽病论
    本草古今论
    药性变迁论
    药性专长论
    煎药法论
    服药法论
    医**药论
    乩方论
    热药误人*烈论
    薄贴论
    貌似古方欺人论

    卷下
    司天运气论
    医道通治道论
    五方异治论
    病随国运论
    针灸失传论
    水病针法论
    出奇制病论
    治病缓急论
    治病分合论
    发汗不用燥药论
    病不可轻汗论
    伤风难治论
    攻补寒热同用论
    临病人问所便论
    治病不必顾忌论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愈病有日期论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防微论
    知病必先知症论
    补药可通融论
    轻药愈病论
    腹内痈论
    围药论
    《难经》论
    《伤寒论》论
    《金匮》论
    《脉经》论
    《千金方》《外台》论
    《活人书》论
    《太素脉》论
    妇科论
    痘科论
    附:种痘说
    幼科论
    疡科论
    祝由科论
    兽医论
    四大家论
    医家论
    医学渊源论
    考试医学论
    医非人人可学论
    名医不可为论
    邪说陷溺论
    涉猎医书误人论
    病家论
    医者误人无罪论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