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是指历代*高统治者对自己的**或领土所进行的巡视游览活动。早期的帝王巡游大都是与农业密切相关。随着朝代的更替,帝王巡游成为历代帝王加强自己的统治,炫耀其文治武功和满足自己猎奇游乐需要的一种方式。通过巡视,一则可饱览风景名胜达到享乐娱心的目的;二则以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震慑人民、观察民风,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古代中国的帝王巡游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热衷于封禅祭祀活动,据记载,历代有72位君王曾到过泰山进行封禅祭祀。秦始皇五次巡游四方,汉武帝数次到泰山封禅,隋炀帝巡游江都,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都是开发交通、促进旅行的重大事件。
(五)科学考察旅游
学术考察旅行主要指一些文人为了宣扬学术或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而进行的治学与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国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曾踏遍西汉的版图,调查搜集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全国各地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各方面的材料,以此为依据写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史学著作。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曾走遍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十几个省,经过长期广泛深入地实际勘察,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的人。李时珍为了重修《本草纲目》,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开始,多次外出旅行考察,采集中草药。他前后二十余年攀山越岭、深入不毛之地、尝尽百草,写成《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几千年的中医药理论,并提出了很多创见,成为我国中医药经典著作,影响极为深远。
(六)求学旅行
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求学旅行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盛行。当时诸子百家都收徒传授自己的学术见解,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都有不少门徒。孔子等人为了推行自己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曾游说各诸侯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远万里投到他的门下求学,孑L子共有各国学子三千余人。春秋时的齐国首都,各种学派云集,成就了我国历史上**个**的学术基地。我国唐朝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沿袭千余年,各地学子由县到州、由州到省、由省到**,不断求学、应试,络绎不绝,构成了世界旅游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清朝末期,为了富国强兵,培养懂“洋务”的人才,清政府选拔八千余名学生到日本和欧洲“留学”,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强劲和规模*大的产业之一。中国的旅游市场已经从以入境旅游为**转向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旅游市场。目前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与旅游的**目标(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展经济)保持一致。其中出境旅游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形象,有助于整合入境旅游市场,以出境旅游促进入境旅游,实现良性互动,资源整合。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同时,国际旅游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7年12月7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公布,意味着法定假期调整将撼动目前黄金旅游产品的格局,短途游即将成为市场新亮点,4~6天长线游也将影响旅游产品构架。此外,“春节”、“国庆节”两大黄金周也将迎来出游热潮。
在上述背景下,旅游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此,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四新”:一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二是旅游界研究的*新成果;三是旅游活动的*新特点;四是旅游管理的*新规定。同时突出一般原理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特色,既立足于使学习者较为全面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知识,为其今后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结构,但又不过分追求面面俱到;既注重时代性,又强调可操作性,注重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现代旅游业管理与运作的理念。本书以旅游活动领域的主体、客体、中介为主线,从分析人类旅游产生的条件入手,以旅游者如何产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保障以及旅游影响等要素为**,对旅游学相关知识点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本书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为己任,每一章都安排了本章导读、核心概念、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小贴士、**书目、自测题,并注意了各章节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逻辑关系和不同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用书,也可作为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同时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免费提供电子课件及参考答案的教学资源下载。
本书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材料方面的借鉴,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