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注意,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尤。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端上来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俗话说,一张口可以让你荣升,同样也可以夺你身家性命。鸟儿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人往往会因为说错话而自找麻烦。其实,爱说话、喜欢饶舌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不过古语说“祸从口出”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少人美好的事业前途栽在了舌头上,却还满腹委屈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啊?”甚至还有人为此丢了性命,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警醒。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因“舌头”而误了终生的也大有人在。杨修,字德祖,东汉末文学家。出身**望族,与曹植是好朋友。他博学睿智,才识过人,但为人恃才傲物,数犯曹操之忌。表面上曹操对其才华非常赞赏,但其实心甚忌之。虽说曹操素来爱才,但一定是可以驾驭之才。像杨修这样恃才狂妄、牙尖嘴利的人,*终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杨修总是自认为绝顶聪明,有事没事就爱炫耀。一次,曹操的院宅翻新修建好了,但曹操嫌工匠造的园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杨修一看,立刻就明白了曹操心中所指,于是赶紧就宣布答案说,不就是说门太“阔”嘛。
曹操疑心病重,曾杀了半夜给自己盖被子的内侍。他对大家说对于接近自己并且有心想害自己的人,他心里会有所感应,即使是在睡梦中也能杀掉这个人。但杨修猜到了真相,忍不住在侍卫葬礼上感叹:“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杨修不懂得如果无意中知道了他人的隐私,应该保持沉默,而他这么口无遮拦,四处张扬,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杨修也好为人师。曹操欲考察儿子曹丕和曹植的能力,经常给他俩出出难题。按理说这是家事,外人不应该跟着瞎掺和,可是杨修却管不住自己的嘴,经常给曹植出谋划策。 人们常感叹,得到一个朋友需要很长时间,但要得罪一个朋友则只需要一句话的工夫,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正所谓“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愈”。
我们从小就知道“走路要小心,才不会摔跤”“过马路要小心,以免被车撞”“与人交往要小心,以防被人骗”……但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说话也要小心。这个问题就连教导过我们的父母亲、学校老师也未必能概括性地解释清楚。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嘴为祸福门。”其意就是提醒人们:一个人的荣辱成败,在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如果说话不小心,张口即来,毫不考虑后果,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了。
**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在年轻的时候给**当过奴隶。一次,他的主人设宴请客,客人都是当时希腊有名的哲学家。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肴,要他做*好的菜来招待客人。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
开席时,��人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伊索回答说:“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好的菜,舌头是**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不是*好的菜吗?”
客人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主人又吩咐:“那明天我要办一次宴席,菜要*坏的。”
到第二天开席上菜的时候,依然全是舌头。主人责问伊索。伊索镇定地回答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出的吗?舌头既是:聂好的,也是*坏的东西啊!”
主人默然。
这就是**的《舌头宴》的故事。好话可以利己利人,坏话则害己害人。那么,什么是好话,什么是坏话呢?去问问“小心”二字就行了。
我们所说的“说话小心”并不是要你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地去说,甚至都不要求你说的全都是真理,而是要求你在说话中需要避免忌讳,需要掌握技巧。
《说话,你不能不小心》集前人经验之大成,从你平常生活中与别人交往的各个细节、说话的多个方面介绍说话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是足以意会和言传的。
说话,你不能不小心,好的话语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奏歌。
会说话、说好话之人,一定能结友如云,舌绽春蕾,化险为夷,赢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