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祥博士的专著《东亚贸易一体化——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在专著出版之即,作为其攻读博士期间的导师,我想就其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作一概括。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对区域一体化的理解和研究,主要是基于欧盟的一体化实践和经验,但欧盟的一体化历程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巨大成功无疑为世界上其他的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和组织模式的借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即其他区域的一体化路径是否也应该遵循欧盟的一体化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主义的助推器,经济全球化对几乎所有经济体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经济体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应对全球化从而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动机和目的也应是各不相同的。换句话说,不同区域一体化的形成特点、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形成目的以及**目标应该是不同的。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东亚目前特殊的贸易现象又应该如何来解释?本书作者在对现有的一体化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基础上,提出了另外一条思路,即“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组织模式,这是对传统区域一体化理论和组织模式的一种补充、拓展和完善。这一创新不仅较好地解释了“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思路,同时清晰地说明了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目前的贸易特征是一种贸易一体化现象,而贸易一体化又是“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初级阶段。
综观全书,作者的主要观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根据区域内成员结构是“同质”(如欧盟原15国)或是“异质”(如东亚或北美),结合区域一体化的实践,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特别地,对“异质”结构成员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表现为贸易一体化,其次是共同市场、以货币安排为代表的经济联盟以及共同体安排几个阶段,从而**将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按成员结构进行了划分。
第二,对贸易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行了界定。指出贸易一体化是“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初级阶段,涵盖次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基于分工的浅层次贸易一体化、自由贸易区以及关税同盟四个发展阶段;体现为一种从市场驱动的区域化到制度协调的区域主义的非线性演进过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理性地区分了贸易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厘清了贸易一体化各个阶段的内涵,同时给出了贸易一体化���一些度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对东亚贸易一体化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三,深入探讨了贸易一体化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指出: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协调是贸易一体化的两个重要推动因素,其中,专业化分工是贸易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是贸易一体化的实现途径,而制度协调是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分工和制度协调的不断演进,就显现出贸易一体化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路径的不断演进。建立区域生产网络是实现东亚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步骤,从而将专业化分工这一基础性因素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中。
第四,区域化和区域主义是包括贸易一体化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形态。贸易一体化体现为一种从市场驱动占主导的区域化到制度协调占支配地位的区域主义的非线性演进过程。将贸易一体化定位于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体现出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有关这一演进过程的非线性论述不仅顾及了理论的逻辑性,同时兼顾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应该说,贸易一体化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中研究的前沿性课题,但多年来,几乎少有研究人员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本书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具有创新性,并且能够较好地解释东亚或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典型的“异质”结构成员间的一体化现象。
徐春祥博士对区域一体化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相混合的“异质”区域的一体化路径的关注和研究有近四年时间,其间作者认真研究了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动因和历程,结合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模型框架,创作思路日渐清晰,其间多次在国内外一些专业性学术会议和博士生论坛上进行演讲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章,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肯定,同时一些专家学者还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于是才有了今天这个逻辑较为严密,表述较为规范的结构框架。应该说,作者的创新源于自己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取得的研究成果源于作者的勤奋和执著,这种不懈追求和勤奋执著正是当代青年学者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所必需的。该专著的出版,是他多年来学业与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希望他以此为起点,在该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区域一体化理论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