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运动前的饮食:锻炼前1小时,应当适当进食一些食物、喝一点运动饮料来补充能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质量。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的东西;如果没有条件饮用运动饮料的话,用白开水代替也是可以的。
①控制食量:1个多小时的大运动量会使人的胃口大开,但无论如何,运动都不是大吃一顿的借口。如果认为运动后就可以增加热量的摄入,那么控制体重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饮食:应在开始运动之前1小时进食。这样是为了避免体力活动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同样,要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多汁的蔬菜,油炸食品等。日常三餐和小点心能够使机体定时地、有规律地补充养分。
早餐和加餐时可食用:奶制品、谷类、水果、饮料。
午餐和晚餐食用:生的蔬菜、面包、奶制品、一个水果、至少有一餐保证有肉或鱼:如果有一餐保证有烹制的蔬菜,另一餐就要有含淀粉的食物。要毫不犹豫地摄入足够量的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所含的抗氧成分(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胡萝卜素、多酚等)可以中和自由基,因为过量的自由基会侵蚀我们身体内部的细胞。
无论进行何种运动,都应该在每次运动前和运动后测试血糖水平。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运动中间也要测量。当然,在增减运动量之前,应该先和医生商量。对于怎样开始运动,对于如何平衡运动、饮食和****三者来实现有效的糖尿病控制,医生常常可以有一些有用的建议。
(5)运动前的热身:热身时间并不是让人上洗手间、喝水或和别人聊天。专家指出,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疏通筋络,只有当机体变热,血液循环加速,关节和肌肉得到充分的运动后,才会减少病人在运动中受伤的机会。
(6)运动后的调整:健身后的散热正如身体需要在健身前作热身一样重要,因为机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正常的稳定状态。不然的话,心脏就会负荷过重,这肯定对病人无益。专家建议在激烈健身后仍需要进行一些缓慢动作,从而缓慢有序地排散体热,让心跳回到每分钟120次或更低些。 善待生命,关注健康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
过去几年间,我国居民的疾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急慢性传染病明显下降,如流感、痢疾、肝炎等。相反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却急剧上升。
2002年北京市生命统计结果表明,近1 0年北京市人均寿命增长1岁,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75岁,死亡率在全国*低。但是,脑血管病变成为北京人的**杀手。全市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是1 0年前的2.4倍,研究发现,一些北京郊区的糖尿病患病率甚至超过了市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提前,青年人甚至少年人患了中老年疾病,并不罕见。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小的为16岁,高分布人群在20岁~30岁之间,其中男性比女性高4.9倍。年轻人冠心病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4.3%;。专家指出,由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体重超重人群的增加,此外,吸烟人群庞大,使得近10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男性增加了42.2%,女性增加了1 2.5%。国外资料表明,中年人体重超重是早死的危险因素。
**卫生部统计**报告,1 995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1.恶性**;2.脑血管病:3.心脏病;4.呼吸系统病;5.损伤和中毒;6.消化疾病;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8.泌尿生殖疾病;9.新生儿疾病;10.其他疾病。到了2006年,前十名排名则为:1.恶性**;2.心脏病;3.脑血管病; 4.呼吸系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