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已”,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什么?*初是由谁提出来的?人们未必知晓。是苏格拉底*早提出了这个命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为这个思想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于公元前399年70岁时被判处死刑。他是一个大好人,是各种美德的典范:智慧、节制、谦逊、勇敢、公正、正义、守法、不贪财等。那么,在雅典这样一个民主制的**里,这样的一个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遭遇呢?柏拉图在其早期著作《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记述了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这些辩词说明了他被判死刑的前因后果,并且,集中地表达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他被控告的罪状有两条:一是亵渎旧的神灵,创立新的神;二是蛊惑青年,教唆青年反对他们的父亲。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些罪名都是不成立的,他只是在与各种各样的人谈活,考问他们的智慧,启发思考,并没有创立新神和教唆青年的动机;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思想确实起着这样的作用:认识自已,其实质就是要确立独立思考的原则,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对于其他任何人的看法都要进行怀疑,只相信经过自���的头脑确认为真的东西,因而旧的神与父亲的权威,当然都是怀疑的对象。事实也表明,青年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谈话以后,往往不那么驯顺了。 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这通常是人们对于哲学提问*多的问题。人们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由于对哲学的了解甚少,是由于哲学的过度抽象,也是由于哲学的用处是无形的。因此,产生于古希腊的哲学,尽管被称为智慧之学,但与其他许多学科相比,它的门前要冷清得多。有些喜欢哲学的人为此愤愤不平,其实不然,哲学本该如此,假如哲学得到了人们的青睐,门庭若市起来,它也就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 哲学的这种状况是其本性使然。什么是哲学与哲学的用处,这两个问题是分不开的,哲学的本性决定了哲学的用处,这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尽管哲学家们对于哲学的理解千差万别,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贯穿于他们的哲学之中。这些共同特征是指向哲学这个特殊领域的标志,由此可以使我们领悟到什么是哲学。下定义是简单的,但也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了。哲学与其他任何现象一样,是复杂的,其边界也是模糊的,难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因而通过描述特征的方式或许能够更加全面地使哲学的形象显示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