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章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表达与检测
虽然很多哺乳动物的蛋白质都已在原核细胞、酵母细胞及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并且已获得一些有活性的蛋白质,但仍遇到了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在生物合成中,当多肽链生产后,常常需要经过较复杂的修饰与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与加工包括多肽链的折叠、胱氨酸的转化、二硫键的形成、脱甲酰基、多聚化、多肽链的切割、磷酸化及糖基化等。特别是对于糖蛋白类生物**来说,表达产物是否糖基化以及糖基化的类型,常常关系到**的生物活性、**代谢的动力学、**在体内的稳定性以及免疫原性等。例如,原核细胞表达的红细胞生成素,由于原核细胞中缺少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内膜系统,糖基化不能进行,表达产物为非糖基化产物,这样的产物在体内缺少应有的活性。采用酵母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时,蛋白产物虽然可被糖基化,但由于这些细胞中糖基化酶不同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物上的寡糖链常出现明显差别,使得它们的免疫原性发生变化,进入体内后,被免疫系统所识别并被清除。
鉴于原核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昆虫表达系统等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研究、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目前,有关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的宿主细胞、表达载体、转染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已得到了应用。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已投放市场以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蛋白质及多肽**,有70%是通过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