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抽样的概念与分类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所谓“详细审计”,是指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均进行测试的审计方法;而抽样审计的出发点是从审计总体中选取部分项目进行测试,并且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来推断总体中所有项目特征的方法。
(二)审计抽样的分类
按照抽样决策的依据,可以将审计抽样分为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按照审计抽样所针对的总体特征,可以将审计抽样分为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1.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是统计抽样运用了数学方面的概念,将抽样计划和评价结果阶段的抽样风险量化。在非统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没有将抽样风险量化,而是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选择样本项目,并得出关于总体的结论。由于这一原因,采用非统计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有时也被称为判断抽样。
2.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都可以采用审计抽样的方式收集相关证据。
属性抽样是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是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
二、审计抽样步骤
(一)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运用统计抽样,首先应当确定审计对象的总体,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审计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对象总体时,应保证其相关性和完整性。 审计学是审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审计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审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了适应高等院校审计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总结审计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参照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组织编写了这本《审计学》。本教材从内容上吸收了*新审计成果,写作角度上力求深入浅出,侧重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处理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阐述和应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书由上官晓文、于成华主编,其中**章、第八章、第九章由上官晓文执笔,第二章、第十一章由董文艳执笔,第三章、第四章由李雪琴执笔,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章由于成华执笔,第十二章由廖声华执笔,*后由上官晓文和于成华共同修改、补充和定稿。
为了配合教学需要,培养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同时编写了配套的《审计学练习册》,供读者练习参考。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比较仓促,书中的疏漏及错误恐难以避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