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第2版)

  • 作者:修海林 李吉提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96513
  •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01日
  • 页数:378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本教材编写中,编者考虑到本书作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适应性,更注意到与普通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知识面的相互沟通,在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展示音乐的风格、流派的演变及其审美特质,揭示音乐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具有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编者考虑到音乐鉴赏一方面要从感性入门,另一方面又应当在听的过程中培养起更完备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本书专设“西方音乐作品分析鉴赏”这一部分,尝试将专业音乐教育中有关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加以介绍,由此引入到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中。在内容的安排与介绍上,不仅使得授课教师可以提纲挈领、有**地使用本教材,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来提高这方面的音乐素养。
    文章节选
    第二节巴罗克音乐的风格
    在17世纪,当哲学家、科学家们开始抛弃关于世界的老一套思想方法而建立更有效、更富于逻辑的认识基础时,当时的音乐家们也正在寻求用新的音乐语言来表达新的情感及其精神境界。就像哲学家*初是在老方法的框架中发展新思想那样,音乐家开始也是尝试把新的、更为剧烈的情感内容注入到从文艺复兴时期承袭来的音乐形式中去。这也使当时的许多音乐,具有意图和形式之间的不一致性,以及创作上的试验性。直到17世纪中叶,当在音乐的探索中,在和声、曲式、旋律法方面的新手法逐步固定下来,再度形成较为稳定、具某种普适性的音乐语言时,作曲家们才得以用新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集中表现在作曲风格上。虽然整个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在整体上仍有某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但是在这样一种风格特征范围内,不同的作曲家的乐汇,必然是不同的。如果从整体的区分上要分出*明显的风格特点,或者说是公认的风格特点,大略地讲,相对于以往的文艺复兴的音乐传统,可以分为古典的和现代的、严谨的和装饰的音乐风格。从不是**对立的角度,也可以提到声乐复调风格和器乐、歌剧主调和声风格在不同音乐体裁创作中的体现。对此,同样是属于17世纪的蒙特威尔第曾提出过音乐创作中**实践和第二实践的区分。他认为在**实践中是音乐支配歌词,在第二实践中是歌词支配音乐。同今天一些人在音乐创作中轻视语言声调对音乐曲调的作用不同,蒙特威尔第在歌剧音乐创作中,则是把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作为能够在新风格中对古典的、严谨的老规则加以修改的因素。
    本书*为重要的特点,是将音乐史专门知识的介绍与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审美鉴赏结合起来,编成一部应用性很强的教材,而这在一般的著述以及教学中,经常是作为两个不同的内容来对待的。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两方面内容的互补,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非音乐专业的普通高校及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更需要从这样一种角度���讲授音乐史以及音乐作品的欣赏。事实上,社会文化的变迁,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音乐作品的传播,审美情趣的变化,本来就处在一个整体的发展中。音乐的历史人文知识与审美鉴赏分析在教材编写中的统一,是为了获得更为充实、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读者艺术素养与审美鉴赏力的提高。
    因此,在本教材编写中,我们考虑到本书作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适应性,更注意到与普通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知识面的相互沟通,在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展示音乐的风格、流派的演变及其审美特质,揭示音乐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具有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我们考虑到音乐鉴赏一方面要从感性入门,另一方面又应当在听的过程中培养起更完备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我们专设“西方音乐作品分析鉴赏”这一部分,尝试将专业音乐教育中有关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加以介绍,由此引入到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中。在内容的安排与介绍上,不仅使得授课教师可以提纲挈领、有**地使用本教材,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来提高这方面的音乐素养。
    目录
    上篇西方音乐文化史
    1章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音乐文化
    **节古代时期的希腊音乐
    第二节雅典时期的希腊音乐
    第三节希腊化时期的音乐
    2章中世纪的音乐文化
    **节中世纪早期的音乐文化
    第二节中世纪后期的音乐文化
    3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
    **节文艺复兴前期的音乐文化
    第二节文艺复兴后期的音乐文化
    4章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文化
    **节巴罗克时期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巴罗克音乐的风格
    第三节欧洲诸国的音乐
    第四节亨德尔与巴赫
    5章启蒙时代的古典主义音乐
    **节喜歌剧的创作
    第二节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第三节奏鸣曲和交响乐的形成
    第四节维也纳古典乐派
    6章19世纪前后的浪漫主义音乐
    **节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
    第三节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
    第四节浪漫主义的交响乐
    第五节浪漫主义的歌剧音乐
    第六节民族乐派
    7章印象主义音乐
    **节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
    第二节拉威尔及其与德彪西的比较

    下篇西方音乐作品分析鉴赏
    8章专业音乐的诞生和巴罗克时期
    **节专业音乐的诞生
    第二节巴罗克时期
    9章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
    **节海顿的《第104交响曲》
    第二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第三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第四节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
    第五节贝多芬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Op.57)
    第六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op.67)
    第七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10章浪漫派时期
    **节罗西尼的《塞维勒的理发师》序曲
    第二节威尔第的《茶花女》选曲:《微奥列塔的咏叹调》
    第三节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魔王》
    第四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Op.14)
    第五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六节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与钢琴小品《梦幻曲》
    第七节肖邦的钢琴曲《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和《夜曲》
    第八节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
    第九节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第十节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十一节比才的歌剧《卡门》及其序曲
    第十二节马勒的《大地之歌》
    第十三节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艺术歌曲《忧郁的夜晚》
    11章民族乐派
    **节格林卡的歌剧选曲《波斯人的合唱》和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
    第二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第三节柴可夫斯基
    第四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舍赫拉查德》和《印度商客之歌》
    第五节斯美塔那的交响诗集《我的祖国》
    第六节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第七节格里格的《皮尔?金特》**组曲
    第八节西贝柳斯的音诗《芬兰颂》(Op.26)
    12章印象主义音乐
    **节德彪西
    第二节拉威尔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2版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