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
[原文]
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
[译文]
(1.1)孔子说:“治学而时时不断加深理解,不是很令人喜悦么?朋友们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快乐么?即使人们不理解我,我也不郁闷,这难道不正是君子么?”
[注释]
①孔子名丘。称“子”者,尊称也。《白虎通》:“子者,丈夫之通称。”何按:周代子非男子之称,而为爵称。子,春秋前乃标示男、女**身份之称。《仪礼•丧服传》郑注:“泛言子者可以兼男女。”《孟子•告子》赵注:“处子,处女也。”商周**男子称“子”,女子称“好”(古读亦为“子”)。女子亦称“如”(即乳)。《诗•大明》毛传:“长子者,长如也。”《左传》杜注:“子,如也。”商有女**“妇好”(好读子)。《说文》:“好,从女、子。”段注:“‘好’本谓女子。”顾炎武《曰知录》:“周制,公、侯、伯、子、男为五等之爵,而大夫虽贵,不敢称‘子’。春秋自僖文以后,执政之卿始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得称子,老子、孔子是也。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仅一见。”汪中《述学别录》:“古者孤卿大夫皆���子,子者,五等之爵也。”又按:子者,君子之简称也。
君子成丁曰“冠”,小人成丁曰“夫”。单丁曰“夫”、“匹夫”。十夫长曰“什”、“仕”,省称即“士”。
成丁之年,或十六,或曰二十。男子二十而冠,受字,称曰某父(甫)。
孔子又称夫子。汪中云:“夫者,人所指名也。《春秋传》‘夫固谓君’,‘夫岂不知’,服云:‘夫谓斗伯比。’以夫配子,所谓取足以成辞尔。凡为大夫,自适以下皆称之曰夫子。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曰夫子,后人沿袭以为师长之通称,而莫有原其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