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博士文库(博士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博士文库(博士文库)

  • 作者:王恩界
  •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7297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32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引入与发展为基本线索,系统评述了其在当代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与现状,并从学科演进的历史视角提出了建设实践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目标。《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的内容为后继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和批判的分析框架与观点。
    文章节选
    (三)社会学习理论
    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行为主义强调以个体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和改变的。而社会学习理论正是在行为主义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它将行为主义的学习原则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因此,社会学习理论有时也被称为“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取向”。
    行为主义理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桑代克的联结律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1913年,华生(J.B.Watson)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他认为有机体的所有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新行为主义学者赫尔(E.Hull)反对华生这种**的观点,他指出有机体有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一种是在神经组织中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感受器一效应器联结,一种是有机体自动去获得适应作用的感受器一效应器联结的能力,即学习;斯金纳(B.F.Skinner)*为主要的理论贡献是他的操作主义理论,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环境的产物,他的相关观点对社会心理学的某些领域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米勒(N.E.Miller)与多拉德(J.Dollard)按照赫尔的工具性学习理论开始着手研究人类行为,后来,他们所提出的挫折一侵犯理论是学者们**次用外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类侵犯行为的系统尝试。此外,米勒与多拉德关于模仿的研究强调了学习与强化的作用,认为强化是产生模仿作用的先决条件。米勒与多拉德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模仿是社会心理互相作用的重要机制。 王恩界的这本专著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基础上修改、增补而成的。承蒙河北大学出版社厚爱,这本书得以付梓出版。我作为他的导师,谨以此序表示祝贺,并向读者**。
    无论是在发达**还是在发展中**,社会心理学都是*活跃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她在西方一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学术成就,使得民众与学者对其社会应用价值寄予了颇高的期望。早在形成初期,社会心理学就已经开始传入我国。中国学者很早就引进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学科建制调整的原因,中国大陆地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停滞了近30年,直到1979年以后才逐渐得以恢复和重建。
    重建后的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其学科制度已经基本成形:教学和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博士、硕士培养计划和体系日趋完善;取得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既有理论创新性又有实践应用价值的个别成果。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意义与目的
    三、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章社会心理学发展概览
    一、学术渊源与演进
    二、经典理论体系

    第二章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Ⅰ)
    一、现状研究方法综述
    二、本研究的方法说明

    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Ⅱ)
    一、样本数量及其分布
    二、成果的增长趋势
    三、研究者情况
    四、合作研究情况
    五、作者所属机构情况
    六、受资助情况
    七、论文质量的指标
    八、不同期刊的论文质量

    第四章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Ⅲ)
    一、关键词与研究主题
    二、研究取向与理论基础
    三、选题策略
    四、主要创新
    五、本土化问题的由来及分化
    六、论文的类型
    七、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不平衡的两种范式

    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Ⅳ)
    一、研究数据收集方法
    二、单篇报告的研究数
    三、抽样与被试
    四、统计工具与统计方法
    五、研究方法小结

    第六章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脉络
    一、成绩与问题
    二、当代发展阶段的划分
    三、发展主线

    第七章中国社会心理学走向前瞻
    一、进一步走向实践与应用
    二、走向多元整合
    三、走向知识创新
    结语
    一、构建“实践社会心理学”
    二、本书创新与后继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为分析对象的文献题名索引(1979-2005)
    附录二:社会心理学文献内容分析调查表
    附录三:关键词及其频次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