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作者于1986车出版的《语义学导论》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原来的《语义学导论》,是一本不成熟的、比较浅显的小书。因此早在1986年它刚一出版作者**次捧到样书时,就有了一旦条件成熟作者要大大修改它的想法。但是,作者写《语义学导论》又是认真慎重、字斟句酌的,那本书的基本观点与思路、那本书的框架、那本书的大小标题乃至文字和例子,有不少作者至今仍然认为是对的、可取的。只要它们对、可取,作者就保留下来,作为新书的基础。
作者这次写《汉语语义学》,不是把**放在保留《导论》的什么上,而是把功夫用在对《导论》做出尽可能多的补充,进行反复的修改并进而做一些尝试上。这些努力集中表现在作者想试着为建立汉语语义学做一点准备。从作者开始研究现代语义学起,作者就在把语义学的理论、方法与汉语结合起来这一环上下功夫。这在《语义学导论》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可是在那本书里结合得还不够,还很浅。这一次写书,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
一、要把国外现代语义学与汉语结合起来,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现代语义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汉语语义方面的材料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这里,与汉语信息处理的研究相结合特别重要。因为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