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Reconstructe The Resisting Space of Culture——On The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Jameson)
QQ咨询:
有路璐璐: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Reconstructe The Resisting Space of Culture——On The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Jameson)

  • 作者:李世涛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347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28
  • 定价:¥4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以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时空研究、“文化研究”、现代性、全球化、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政治等领域的探索,分析了这些文化理论之间、文化理论与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兼及全球化、新马克思主义、乌托邦、左派政治等“变革前景”。《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立足于国际文化研究的背景,结合中国文化研究的实际,系统而集中地研究了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其思想资源、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和得失,并分析了某些文化理论、批评对中国的影响。
    文章节选
    二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新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出现,也产生了新的主体和经验方式,这都使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有了新的特质。如果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相比较,这些特征会显得更为显著。这些特征*突出表现在深度的削平、历史感的断裂、主体的消逝、情感的丧失。
    深度的削平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文艺打破了五种深度模式。**种模式是把内部与外部相区别的阐释模式。这种模式将事物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孤立起来看待,如研究文学时设定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第二种模式是辩证法对现象和本质的区分,表里对立的预设使人们倾向于抛开现象、感性的东西,去寻找深层的本质(或规律),从而忽视了对现象和感性的开掘。出于克服这种思维弊端的需要,后现代主义文艺专注于事物的表层,认为现象即本质,反对本质的霸权地位。后现代主义文学专注于文本的表层,拒绝挖掘文本的象征、寓意层面和文本背后的意义。第三种模式是弗洛伊德的表层一深层心理分析模式,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这种观念,即深层压抑反映人的心理真实,反对去寻找受压抑的文本的深层内容。第四种模式是存在主义的真实与非真实、异化与非异化、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区分。后现代主义文艺不承认人能够找到真实、确定性的观念,人迷恋并追求确定性是无视生活变化的幻想,对自我分裂的认同导致了对异化观念的怀疑和抛弃,原本就没有真正的自我,更谈不上表现真正的自我了。第五种模式是索绪尔式的能指与所指的区分,能指与背后的意义相对应。这种区分的消失意味着文本只是能指的无穷的游戏,以及文本深层意义的消失。①深层模式的消失在作品上表现为具体文本的不可解释,文本只涉及经验,阅读便意味着去体验这些经验。 李世涛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多年来从事现代文艺理论研究。在此领域中,他注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关心美国**文化批评家弗莱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的理论动向。
    詹姆逊何许人也?他是美国左派学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开拓者,也是当下欧美声望*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降,詹姆逊先后发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语言的囚笼》、《政治无意识》、《理论的意识形态》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学批评专著,成为美国文学研究的���革先锋。
    以1984年为拐点,詹姆逊由文学研究转向文化批评,相继推出《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晚期马克思主义》、《布莱希特与方法》、《地缘政治美学》等一批理论著作,系统而综合地分析当下欧美文化格局及其内在矛盾。其中,《晚期马克思主义》(1990)与《后现代主义》(1991),堪称两本划时代左派名著:它们分别代表了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以及它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具影响力的全景式批判。
    1985年,詹姆逊曾来北京大学讲学半年。从那时起,他开始关心中国文学,孜孜研究鲁迅,主动将中国现代化变革纳入他的后现代主义全球视野。出于对中国的期望,詹姆逊在美国杜克大学比较文学系招收了多名中国博士生,并与中国学界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交往关系。近十年来,他的主要学术著作陆续在国内翻译出版。而以詹姆逊为题,撰写博士论文的中国学生不下五人。据我所知,其中陈永国《文化的政治阐释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吴琼《走向一种辩证批评:詹姆逊文化政治诗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已经发表,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与好评。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代序然而詹姆逊著述繁多、涉猎广泛,其思想深邃、方法新颖,尤为国内学人难以把握。我在各地讲课时,发现许多英文系学生都曾阅读《政治无意识》,但读懂者寥寥。其间瓶颈,我以为在于知识结构狭窄,不熟悉欧陆哲学,难以跨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的鸿沟。在此背景下,李世涛的新作《重建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或可帮助中国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何谓文化批评。
    李世涛原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2001年他完成博士论文《詹姆逊文学阐释思想研究》。与陈永国、吴琼的论文相似,此文主攻詹姆逊的文学批评方法,兼及其文化批评思想。然后李世涛认为:詹姆逊文化批评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自成一派,当另撰一书,专题探讨之。自2003年起,他接连发表《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重构全球化的抵抗空间》、《詹姆逊的后现代美学思想》,《詹姆逊的文化批评》、《詹姆逊视野中的文化研究》等一系列论文。它们合起来,便构成眼前这本30万字的专论。
    此书共八章,依次讨论三组问题。**、二章为**组,**解析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以及他对后现代时空变化的批判性见解。第三、四章为第二组,集中讨论詹姆逊的文化研究方法、他对现代性的回顾与反思。第五到第八章为第三组,分别涉及全球化、乌托邦、新马克思主义、左派政治等“变革前景”问题。
    上述三组命题,恰好构成一幅詹姆逊针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据我所见,国内学界迄今尚无一本书,如此系统地考察詹姆逊近二十年来的文化理论。或者说,詹姆逊自其1984年“文化转向”以来,他对欧美学界*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学界受到了集中研究。
    李世涛书中的主要章节,分别涉及詹姆逊针对全球化趋势及其反抗形式的战略分析,他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文化主导因素的重大判断,他有关后现代叙事危机、再现危机等一系列紧要问题的批判思考。
    众所周知,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研究,一面继承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一面主动吸纳欧美新学,对其实施灵活多变的中介转码。在此基础上,他不但能与英美保守派、法国后结构派针锋相对,而且往往因其高屋建瓴而独树一帜、发人深省。
    书中又以相当篇幅,仔细讨论詹姆逊关于后现代条件下的乌托邦与政治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的发展前景等。其中**章第六节,作者还专门介绍了中国学者对詹姆逊式的第三世界文化批评的看法。这些可贵补充,有利于形成中国学者观察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自主视角。
    目录
    引论1

    **章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6
    **节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介入6
    第二节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运作12
    一作为历史分期的后现代主义12
    二作为“文化主导”的后现代主义15
    三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变迁20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阐释24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社会基础24
    二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特征29
    第四节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评判37
    第五节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局限40
    第六节作为后殖民批评的“第三世界文化批评”45
    一“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的意义47
    二“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的困境和局限50
    三中国“第三世界文化批评”的选择57

    第二章詹姆逊的时空研究61
    **节时空变迁:从现代到后现代61
    第二节从“超空间”到“认知测绘”66
    第三节詹姆逊时空理论的运作71
    第四节詹姆逊时空研究的意义与局限76

    第三章詹姆逊的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81
    **节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实践81
    一文化观察方式及批评方法的调整82
    二影视批评:以大众文化批评的视角85
    三建筑文化批评:探求风格变化的原因及中介91
    第二节詹姆逊视野中的文化研究96
    一从学科发展看“文化研究”的合法性97
    二**?种族?性别?身份 101
    三理论旅行?学院政治?权力分析103
    四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立场106

    第四章詹姆逊的现代性研究111
    **节詹姆逊的西方现代性研究111
    一现代性理论的谱系112
    二詹姆逊现代性研究的基本思路120
    三没有现代,何有现代性?123
    四现代性与意识形态125
    五詹姆逊现代性理论的基本内容141
    六从中国问题出发寻求外来理论与本土实践的*佳结合146
    第二节詹姆逊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研究153
    一詹姆逊的现代主义文艺观154
    二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159
    三现代主义文艺的意识形态分析168
    四作为现代主义延续的后期现代主义文艺183

    第五章詹姆逊的全球化研究189
    **节全球化论说:重建抵抗资本主义扩张的全球空间191
    一理解全球化:哲学的视角191
    二社会领域的全球化195
    三全球化的再现200
    第二节詹姆逊全球化研究的特点205
    第三节詹姆逊全球化理论的启发意义214

    第六章詹姆逊的乌托邦研究218
    **节乌托邦的变迁218
    一乌托邦的起源与发展218
    二乌托邦的衰落223
    三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乌托邦227
    第二节乌托邦的多元之维233
    一乌托邦的性质233
    二乌托邦的二元对立238
    三乌托邦的分类244
    四作为机制的乌托邦247
    五作为方法的乌托邦249
    第三节多元格局中的乌托邦252
    一乌托邦与宗教252
    二乌托邦与反乌托邦257
    三乌托邦与政治267
    四乌托邦与意识形态272
    五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278
    六乌托邦与科学282

    第七章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88
    **节詹姆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288
    一历史唯物主义288
    二辩证法295
    三科学社会主义301
    四革命304
    第二节詹姆逊对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311
    一马克思主义的跨学科性及其研究对象311
    二马克思主义的定位319
    第三节当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323
    一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生命力323
    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31
    第四节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身份的定位335
    一定位詹姆逊研究身份的困惑335
    二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际338
    三与一种詹姆逊的研究身份的定位的商榷345
    第五节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351
    一众说纷纭的后马克思主义351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境遇355
    三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358
    第六节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得失372
    一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372
    二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376

    第八章詹姆逊的政治思想研究385
    一信仰和理想层面的政治386
    二作为政治斗争主要形式的**政治、联盟政治387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社会运动391
    四希望与危机俱存的文化政治395
    五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的谋反者399
    六作为克服后现代主义政治困境的“认知测绘”403
    七关于美国政治的思考405
    余论从学术交流看研究詹姆逊文化思想的紧迫性411
    参考文献421
    后记427
    ……
    编辑推荐语
    本书三组命题,恰好构成一幅詹姆逊针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认知地图。据我所见,国内学界迄今尚无一本书如此系统地考察詹姆逊近二十年来的文化理论;或者说,詹姆逊自其1984年“文化转向”以来,他对欧美学界*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学界受到了集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