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斯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Marxist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斯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Marxist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 作者:王峰明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3298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46
  • 定价:¥3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资本强势和市场膨胀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问题、剥削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等等,渐次成为理论研究和观点交锋的核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充分讨论,都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参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着力对劳动价值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从关键概念到基本原理再到根本方法,进行探索性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理论回应。
    文章节选
    一价值规定、价值规律与“思维抽象”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认识的起点是“思维抽象”,而不是“感性具体”。因为,“感性具体”只是一种“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①在人的认识发展的进程和环节中,“感性具体”处于对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的层面,尚不足以揭示和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性关联。
    对于科学的经济学研究而言,“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例如,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但是,“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因为,“如果我抛开构成人口的**,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②
    显然,要深入到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层面中去,就必须对构成现实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各种关系和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概括抽象出它们的本质,“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简单的规定。”③这就是作为科学经济学起点的“思维抽象”。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和科学体系的起点,无疑是思维抽象的产物,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抽象”。
    目录
    导 言1
    **章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
    一 规定生产劳动的是“价值创造”还是“生产关系”?20
    二 商品价值量生产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24
    三 是“缺陷”和“不足”还是一种“理论立场”?27

    第二章 价值、需求、价格及其“人—哲学”追问
    ——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题同张华夏教授商榷33
    一 是“价值”概念还是“使用价值”概念?34
    二 如何认识“需要”及其与“价值”的关系?40
    三 是“价值”函数还是“价格”函数?46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和适用范围——评晏智杰教授的一个观点53
    一 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批评54
    二 马克思的“第三物”思想55
    三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59

    第四章 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兼评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些观点64
    一 价值规定、价值规律与“思维抽象”65
    二 劳动价值论在“思维具体”中的展开70
    三 劳动价值论科学方法的唯物主���基础77

    第五章 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论转向”的哲学悖谬
    ——一种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审视84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论转向”85
    二 价格论转向的哲学“认识论”悖谬90
    三 价格论转向的哲学“价值论”悖谬95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中的“服务产品”
    ——兼评作为一种普遍理论倾向的“拓展论”102
    一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服务产品”103
    二 马克思对“服务产品”的理论分析108
    三 要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劳动体系”116

    第七章 经济范畴规定性的哲学辨析
    ——兼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126
    一 “形式规定”、“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126
    二 “形式规定”对“本质规定”的遮蔽131
    三 “物质规定”与“本质规定”的混淆134
    四 研究对象:作为“现象”与作为“本质”138

    第八章 商品价值“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中的“价值决定”辨析之一143
    一 “质的决定”不等于“量的决定”144
    二 “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的混淆146
    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构”149
    四 一种理论立场上的“尴尬”局面155

    第九章 商品“价值”问题的“元”考察
    ——以威廉?配第为个案并与亚里士多德作比较 160
    一 “元考察”与“元问题”160
    二 个案:威廉?配第 165
    三 价值问题:经济学中的哲学问题175

    第十章 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一个变化的质疑185
    一 教科书中的一个“变化”186
    二 货币商品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188
    三 马克思货币观的根本精神194

    第十一章 深入研究把握精神平等交流
    ——就马克思的货币思想七答七问卫兴华教授197
    一 关于“学术资料”问题198
    二 关于“事物的本质”问题199
    三 关于货币商品的“特殊性”与“特殊论”问题202
    四 关于货币商品的“一般性”与“一般论”问题205
    五 关于“质疑什么”的问题208
    六 关于“超越什么”的问题210
    七 关于“常识性错误”和“做学问”的问题212

    第十二章 “突破说”质疑——就社会主义问题与谢林平先生商榷216
    一 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被突破了吗?217
    二 马克思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被突破了吗?223

    第十三章 剩余劳动历史发展唯物史观
    ——《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一文观点的辨正232
    一 “剩余劳动”才是真正“人”的劳动?232
    二 “剩余劳动”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活动?238
    三 “剩余劳动”能够被劳动者转化为“资本”?244

    第十四章 资本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论析249
    一 资本:作为一种强势话语249
    二 资本话语: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255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任重道远263

    第十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69
    一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69
    二 “自由全面”发展:“生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273
    三 “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发展277

    第十六章 “泛剥削论”与马克思主义282
    一 对“剥削”问题的种种新诠释282
    二 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原典立场288
    三 “剥削”与“非剥削”的边界296
    四 分辨“剥削”与“非剥削”意义重大309

    第十七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效率观?317
    一 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效率观”317
    二 历史地看待资本对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322
    三 要坚持基于“劳动”的效率观328
    参考文献329
    后 记342
    ……
    编辑推荐语
    在资本强势和市场膨胀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问题、剥削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等等,渐次成为理论研究和观点交锋的核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充分讨论,无论是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还是在纯学术的意义上,都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参与。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创始人的思想.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都理应以对其文本的诚实研读和深入把握为前提。本书着力对劳动价值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从关键概念到基本原理再到根本方法,进行探索性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理论回应。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