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四书五经(全四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四书五经(全四册)

  • 作者:杨杰
  •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1721888
  •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 页数:1033
  • 定价:¥1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1721888
    • 作者
    • 页数
      1033
    •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01日
    • 定价
      ¥19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我国自古就是个重视典籍的**。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字本身的偏爱,文字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日常心境的快乐,进而又能于此获取知识,通晓道义;另一方面则出于对传统的偏爱,既然无法以单纯的记忆去保存和回溯传统,那么书籍自然便成为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佳载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必读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因《四书》和《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读之书,所以后人将其合刻为《四书五经》。明代已有学者将“四书五经”用于书名,可见《四书五经》合刻本不会晚于明代。
    《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正宗传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四书五经”成了金科玉律,儒家
    文章节选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31篇,它和《大学》一样,都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孔子的孙子、战国初年**的哲学家、思想家子思。
    《中庸》是儒家论修养境界的一部伦理学著作。此书在汉代时,被收入《礼记》一书作为其第31篇,至宋代,朱熹又从《礼记》中将其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成为宋代以后封建正统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中庸》讲的是儒家处世哲学。“中庸”二字今译,相当于“适度而得体”,朱熹对其的解释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全书仅数千言,言简意赅,文章短小精悍,文笔凝炼犀利,结构严谨。在此书中,子思对孔子的“中庸”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发展:
    一、率性之谓道。《中庸》开篇即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对儒家提出的性、道、教作了解释。
    二、君子诚之为贵。“诚”是指真心实意地履行道德的信念。《中庸》讲诚,把诚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根本,认为性、道、诚三者依靠诚的信念才能发扬光大。所以,《中庸》把“诚”视为*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实践的动力。
    三、君子慎其独。即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独处的情况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道。
    四、尊德性道问学。这也是讲修养方法问题,从天性至诚到明白了解是基于人的本性,从明白了解到达“诚”的境界谓之后天的教化。
    五、极高明而道中庸。即以中庸为道德行为的*高准则。
    《中庸》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内容含有辩证法的成分。“中庸”是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普遍的、切合实际的、*高的准则,它主张矛盾的协调与平衡,强调矛盾的同一。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仍可用来帮助人们进行思维活动。但是《中庸》中的“过犹不及”因其无科学规定,只凭直觉与经验而极难掌握,这就容易蜕变为无原则的妥协与折衷,同时这也正是中国近代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批判中庸思想的一个原因。
    ……
    目录
    四书五经(**册)(绣像本)
    大学
    大学
    中庸
    中庸
    论语
    卷一
    学而**
    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孟子
    粱惠王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梁惠王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四书五经(第二册)(绣像本)
    四书五经(第三册)(绣像本)
    四书五经(第四册)(绣像本)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