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方志学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方志学综论

  • 作者:林衍经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02079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260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就方志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方志的名目、种类、性质和作用,方志的基本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对地方志和方志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本书还论述方志的收藏、整理和使用,及旧方志的珍贵价值、国内外收藏旧方志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旧志收集和著录编目问题。书中论述了方志编纂学的一系列问题,从内容、体例、编纂方法、地方志的整理研究、方志专业队伍的发展和方志理论研究的发展,多层面、多视角进行了探讨。
    文章节选
    **章 绪论
    **节 方志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任何一门专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任务。那么,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研究内容?担负着何种研究任务呢?
    毛泽东同志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研究事物的矛盾即研究事物的运动形态,通过这种研究进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毛泽东同志的上述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确定科学研究对象的根本途径。依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地方志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即地方志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是方志学研究的对象。这个特殊的矛盾陛即发生和发展规律,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事物“单个的运动形态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变的运动形态”。②所以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①这“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就是地方志发生、发展中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结,即矛盾的普遍性。总之,方志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地方志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还有地方志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联系,即矛盾的普遍性。
    方志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方志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地方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规律
    研究地方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探索它的发展规律,既为了疏清源流,也为了深入考察地方志体例、内容的演变情况,借鉴历史上编纂地方志的有益经验。
    ……
    目录
    方志学综论序
    前言
    **章 绪论
    **节 方志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方志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方志的名目和种类
    第四节 方志的性质和作用
    第五节 方志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方志的起源和发展
    **节 方志的起源
    第二节 封建社会方志的发展
    第三节 近代中国方志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章 方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节 早期方志理论的产生及其内容
    第二节 唐宋时期方志理论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元明时期方志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
    第四节 清代乾嘉时期方志学的形成和章学诚的贡献
    第五节 近代中国方志学发展和民国时期方志学的特色
    第四章 新中国的��方志编纂和方志学发展
    **节 方志事业的新生与发展
    第二节 旧方志学的终结和新方志学的兴起
    第三节 建设中的新方志学及其发展
    第五章 方志的收藏、整理和使用
    **节 旧方志的珍贵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收藏旧方志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旧志的收集和著录编目
    第四节 方志的整理和使用
    第六章 地方志的编纂(一)
    **节 编纂地方志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 编纂地方志的机构和人员
    第三节 修志工作与档案、图书等部门的关系
    第七章 地方志的编纂(二)
    **节 地方志的体例
    第二节 地方志的篇目
    第三节 地方志的辨体
    第八章 地方志的编纂(三)
    **节 编纂地方志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纪和志的撰写
    第三节 人物传的撰写
    ……
    第九章 地方志的编纂(四)
    第十章 地方志和方志学的前瞻
    附录 当代地方文献辑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