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药鉴定学 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药鉴定学 第二版

  • 作者:康廷国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1563071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 页数:603
  • 定价:¥4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药鉴定学是7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科间的彼此交叉、渗透、分化,由中药学派生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作者根据三十余年来在中药鉴定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从方法学的角度,以常用中药为实例,基础结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着重阐述当前中药鉴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版教材保持上版的编写体例,内容进行了适"-3的调整和修改。**药120种(原144种)、熟悉药102种(原93种)、了解药87种(原81种)、中成药15种(原20种)。删除中药(含附药)10种:广防己、常山、白蔹、明党参、关木通、芫花、闹羊花、千金子、五灵脂、青木香。多品种删除一个品种的中药2种:前胡(删除紫花前胡)、紫草(删除紫草即硬紫草)。多品种其一变为附药的中药3种:关黄柏(附:黄柏)、葛根(附:粉葛)、金银花(附:山银花)。删除中成药5种:九分散、香连丸、天王补心丸、大山楂丸、杞菊地黄丸。增加中药1种:木通。附注中药变附药6种:川射干、母丁香、甜地丁、苦地丁、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单品种中药变多品种中药1种:肉苁蓉(增加管花肉苁蓉)。归类调整2种:车前草(附:车前子)改为车前子(附:车前草
    文章节选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节 古代中药鉴定��识
    中药鉴别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了医药知识和经验,并学会运用眼、耳、鼻、舌等感官来识别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形、色、气味,从而识别出哪些可供**,哪些药有毒,哪些药无毒等,逐渐形成了“药”的感性知识。相传在公元前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史记·补三皇本记》也有“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在无文字时代,这些**知识凭借师承口传丰富起来,它是本草学的萌芽。在文字产生以后,就有了关于**的记载,后经不断积累、发展,编出了本草著作。从秦、汉到清代,本草著作约有400种之多。这些著作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和鉴别中药的丰富知识的总结,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在我国**部诗歌总集《诗经》(约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中就记载有治病的**,如采英(酸模)、采萋(泽泻)、采艾(苦艾)、蕹(益母草)、采蝱(贝母)、采卷耳(苍耳)、采芣莒(车前)等。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墓葬年代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出土**经鉴定确定的共9种,为桂皮、花椒、姜、佩兰、茅香、高良姜、藁本、牡蛎、朱砂。出土有**和医方的著作共6种,记载的药名总数初步统计有394种。其中《五十二病方》有**247种。据专家推论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早的医学方书。该书主要内容虽是以临床**和“养生”为主的非**学专著,但它提供了先秦时代医药学历史知识的珍贵史料。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早的**学专著。著者不明,成书年代在秦、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在序录中记载,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并对**的产地、采集时间、方法以及辨别**形态真伪的重要性,有一些原则性的概括。各药的记述,则以药性和功效为主。原书早已失传,但原文已收载于后代本草中,现有明代、清代的辑本。值得指出的是,《五十二病方》中的247种**,将近一半不在《神农本草经》中,说明当时的用药品种还更多。
    ……
    目录
    总论
    **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节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第二节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一、中药材的鉴定
    二、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第四节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资源
    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三、中药资源的保护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各论
    **篇 植物药类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第七章 皮类中药
    第八章 叶类中药
    第九章 花类中药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第二篇 动物药类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概述
    第十六章 动物类中药鉴定
    第三篇 矿物药类
    第十七章 矿物类中药概述
    第十八章 矿物类中药鉴定
    第四篇 中成药类
    第十九章 中成药鉴定概述
    第二十章 中成药显微鉴定
    附录
    一、中药及动植(矿)物中文名索引
    二、中药拉丁名索引
    三、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索引
    编辑推荐语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