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抗战前中日国防经济潜力比较与国民政府的经济备战
所谓国防经济潜力,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机制可以转化但尚未转化为国防经济实力的经济力量。它反映了一个**国防经济实力可能达到的*高水平。国防经济潜力是国民经济动员的基础,国防经济潜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经过经济动员可以转化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程度。而构成国防经济潜力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财力资源、生产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等。因此,我们在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动员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对抗战前中国的国防经济潜力的大小进行评估。本书力图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生产能力等几个方面,对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国防经济潜力进行比较,以求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动员成效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节战前中日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比较
人口和耕地是构成国情、国力的基本要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一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军事人力和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因此,我们在对中日两国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时,有必要对中日两国的人口和耕地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矿产资源是一个**自然资源中很重要的部分,因为很多矿产资源不仅是工业(包括军事工业)生产的原料,也是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动力,更是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源泉。离开了矿产资源,一切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生产都无从谈起。在现代战争中,一个**拥有矿产资源的多少,直接影响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持续供应能力。自然资源作为国防经济潜力的实体性要素,决定了一个**国防经济潜力的大小,进而关系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因此,有必要对中日两国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状况进行比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出版“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是一件有多方面意义的举措。我们,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者之一,闻之无不倍感鼓舞。经济史学既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历史学的基础学科,所以经济史学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曾是国人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确定中国社会性质的中国社会史论战和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就曾起过重要作用。多少仁人志士在寻找救国道路时曾受到这些研究成果的启发,而站得更高,并在观察革命的根本问题时,能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角度去反思、去剖析,准确地把握国情,科学地作出判断。所以,要知道中国何去何从,就离不开中国经济史研究,过去如此,今后也是如此,事之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