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本章学习要点
1.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的含义
2.生产可能性曲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本章学习内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和概念
练习题
补充阅读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的各类问题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之间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的。因此,在有限的社会资源条件下,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大化地满足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成为经济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
1.1.1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上天赋予我们的资源太少了;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资源还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无穷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如何合理地配置与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社会资源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自然的赋予,如土地、森林、矿藏、河流等。
第二,劳动,即人力资源(劳动力),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
第三,人们制造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如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等。简单地说,社会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它们的总量是固定的、有限的,是经济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在经济学上也叫做生产要素。
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人们需要许多舒适而宽敞的住房,但社会能用于建房的土地、资金、材料、人力等总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想购买许多物品,但我们的收入总是有限的。这就说明,任何社会和个人都会遇到社会资源稀缺性的问题。
……